痴心女子古来多,负心男子今常见。在你的周围,升官发财后想着换老婆的并不在少数。他或许是你的领导、你的同学、你的枕边人。
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上这样嘱咐 :“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着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
世间又有多少女子遵从了张校长的嘱咐?越来越多的原配遭遇现代版"陈世美“,夫贵妻荣的荣耀没有得到,却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夫妻要么分道扬镳,要么同床异梦。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远离这样的"陈世美“,让婚姻中的的两个人长相厮守?
90多岁高龄哲学大师查尔期.汉迪写给年青一代的《成长第二曲线》,让你看到了作者和妻子伊丽莎白超过半个世纪不离不弃的爱情,在一句句”我妻子“的话语中,是老人对爱妻的长情告白。
“死亡在我看来是一次漫长而永不再醒的睡眠,我很想睡梦中再见到你们的祖母,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汉迪功成名就后对妻子依然如此的情深意重,伊丽莎白是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呢?
在书中你可以领略到伊丽莎白适可而止的权力和金钱观念、终身充满好奇地勤学善思,不在婚姻迷失自我的三个优雅人生态度。
“够了”的理念是伊丽莎白对待权力和金钱的生活准则之一
不管是对待丈夫的事业还是金钱的态度,伊丽莎白始终坚持”够了“的生活准则。
公司要外派丈夫汉迪到西非的利比亚分公司任职,这是丈夫晋升阶梯上的重要一步,伊丽莎白却不以为然,她对丈夫这样的职业前景并不支持。
伊丽莎白认为,丈夫不应该为了工作而远离家庭。
汉迪从起初的抗拒到接受了妻子的建议。
汉迪后来意识到,工作中被需要的程度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高,不能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人,孩子成长的时光里不能缺失父爱的陪伴。
在金钱方面,伊丽莎白只要有够用的钱,就觉得心满意足。
作为丈夫的经纪人,伊丽莎白将丈夫每年的大型演讲限制在10次。而那个时候,每一次演讲能带来几千英镑的收入。在10次演讲的钱已经足够家庭开支的情况下,伊丽莎白愿意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做其他事。
有多少妻子却是在丈夫升官发财的光环中迷失了自我,总希望丈夫的官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
只要丈夫升官发财,心甘情愿单方面为家庭付出。却不知婚姻中的平衡关系就这样被打破,辛苦一场却换不来丈夫应有的尊重和爱意。老子就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唯有如伊丽莎白一般,在权力和金钱上,保持“够了”的文化,才能对生活同时拥有激情、金钱和与家人共处的欢乐时光。不让金钱和成就成为“同床异梦"的伙伴。
充满好奇心并终身学习,成为丈夫事业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充满好奇心的伊丽莎白坚持终身学习,用敢于挑战的精神成就了丈夫的事业不拘一格走向成功。
人生就像一条躺下的S型曲线,在经历前期积累的下降期后,才能达到成就的高峰期,之后又开始走向下降期。
所以,要想走向有希望的未来,应该在第一条S型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开启另一条S型曲线,如此再开启一条新的S型曲线,才不至于走到第一条S型曲线的尽头。
伊丽莎白正是坚持学习,充满好奇心,才深谙此道。帮助丈夫找到了一条条S型曲线,成为了丈夫事业的好顾问。
汉迪的职业生涯中,伊丽莎白在丈夫事业的高峰期前,两次提出建议,希望丈夫及时开启另一条S型曲线。
汉迪在初听到妻子的建议时都很抗拒。但事实证明,在听从妻子的建议后,每一次花两年的时间来适应的新曲线,最终都非常值得。
汉迪认为,如果身边没有好顾问,人就容易骄傲自大、缺乏好奇心,人生就会从高峰期走向下降期,结局就是走向终点。
很多夫妻人到中年,随着环境的变化,比如孩子长大离家、丈夫换工作的转折点,妻子如果始终站在S型曲线的最高点原地踏步,找不到另一条生活的曲线,婚姻危机也就不期而至 。
丈夫很可能另寻新欢,而这个新欢通常来自与丈夫有合作关系的伙伴。
伊丽莎白是幸运的,因为她和汉迪不仅是家庭的伴侣,也是工作中的好顾问,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让伊丽莎白在这场婚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不在家庭和丈夫的事业中迷失自我,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好
伊丽莎白认为,每个人至少要有三个不同的自我。
她自己的三个自我分别是摄影师、家庭主妇和丈夫的商务经纪人。她在每个角色中的自我各有不同。
摄影师的伊丽莎白热情、专注、心无旁骛。
家庭主妇的伊丽莎白厨艺高超,温暖、诙谐、风趣。
丈夫商务经纪人的伊丽莎白严厉而苛刻。
这三个自我,不分彼此。在丈夫的商务经纪人与自己的摄影师的自我发生冲突时,伊丽莎白与丈夫进行了契约谈判。
谈判结果是以伊丽莎白的摄影爱好为先,对丈夫的演讲事业进行了调整。夫妻双方还要各自承担一半的家务。这样两个人都是独立工作者,可以自由安排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有多少夫妻缺乏了这样的契约精神。
丈夫心安理得升官发财,妻子在柴米油盐中熬成了“黄脸婆”。丧失了自我的同时,没有了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资本,婚姻危机也在安享其乐中悄然来临。
汉迪说到“别人谈论他们的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时,我会半开玩笑地说,我也是第三次婚姻,但是对我来说,对象是同一个女人,这就使一切不同了,待时机成熟时试试吧。换一种不同的方式,和相同的人在一起相处。”
可见,好的婚姻也需要跨越S型曲线成长。拥有如伊丽莎白一般的慧眼和资本,活出真正的自我,寻找到另一条S型曲线,才不会走向婚姻的尽头。
自古就有门当户对的说法,这是前人对婚姻的经验总结。
门当户对不应该止步于婚前,婚后的双方也应该齐头并进,共同维护婚姻的平衡关系,而不是一方的委曲求全换来另一方的大步向前。
建议在婚姻中感到迷茫的你,可以来读一读《成长第二曲线》这本书。找到生活中的另一条曲线,优于过去的自己,远离现代版的“陈世美”,做一个有诗和远方的才情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