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 你配备“武器”了吗
可能源于从小体校的经历,也或许是现在警察职业的身份,用了这样一个标题,看上去,是不是感觉有点硬,甚者是有点杀气呢?哈哈,其实没有那么吓人啦。这里想跟你聊的“武器”,你道是什么?其实是“心理学”。
90年代,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一篇文章中说: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上层社会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左膀右臂”,“左膀”是律师,“右臂”是心理咨询师,这两样,就是他们打拼的武器,缺一不可,这说明了心理学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我们中国的普通百姓呢?每个人自身是否也配备了护身“武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这样一个充满了变数的自然界,我们的精神将长期处于紧张和不安中,这不得不让我们居安思危,不得不让我们拿起防御的“武器”。当前的疫情就告诉我们了这样一个事实---未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远比拥有其它技能要重要的多。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到韦老师验证考察的电话,通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当韦老师问我为什么想报名参加本会团体导师班,我回答:“为了自身成长,也为了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我顺利通过考察,有幸成为首届本会导师班的一员。如今,网校的办学宗旨“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不仅打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更打动着、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的投入到心理学工作中。
对于“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这句话,本人关注到四个点:
1.普遍性--人人需要必备的“武器”。“更多”说明了一少部分、大部分都不够,而是越多越好,最好普及到人人。
2. 技术性--具有专业性质的“武器”。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学科,需要掌握、专研,不断打磨,才能让这个‘武器’锐利。
3. 功效性--好用、有用的“武器”。“受益”是我们自身学习心理学的感受,也是我们传播心理学给大众的真正目的所在。
4. 价值性--成就自我的有利“武器”。心理学人大都找寻意义感,在传播心理学的过程中,能让自己不断成为一个价值主体。
未来之路,国家、社会、时代都在召唤我们走向强大、复兴,让我们扛起“武器”战胜自我、让更多的人也能扛起“武器”保护好自己。愿心理学人能不负使命,不忘初心,坚定的一直走在“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