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帮你搞懂各种套路背后的逻辑,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的是熟悉的思考摸本,并且很可能掉入思维陷阱之中。
多点套路多点思考
对于套路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因为不懂规则吃过亏,就讨厌各种套路,很容易把有限的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
有些人喜欢套路这个词,他是把套路看成用心,技巧,通过套路可以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例如有次想给朋友发文章:分享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启发。看起来简单一句话,非常注意地选了一个词:启发。最早想写帮助,感觉有居高临下,可能引发潜在情绪。把启发换成有用怎样?有用更像熟悉的朋友之间谈话,不够正式。
这是小心机也是小套路,用心思考。
工作记忆——前额叶皮质
工作记忆主要位于前额叶皮质,研究表明:这个部分承担的任务越多,我们在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越强。工作记忆容量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特殊的记忆训练可以催生大脑兴奋剂——多巴胺,这是一种幸福奖励性的荷尔蒙,它会影响到额叶前部的神经元燃烧样本,从而拓展工作记忆的容量。
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多解决问题,不断激活工作记忆容量,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催生多巴胺,不断激活工作容量,正向循环。
推理的逻辑
有人看到街道湿了,就推理刚下过雨。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做推理时我们喜欢做三件事:我们忽略反证,我们只尝试去证明而不是反驳,即使假设是错的我们也很少放弃。
推理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构成,我们的推理很快,一两次经验就足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模版。推理的陷阱:我们将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个人的诠释造成了经验的错位,我们会排斥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解决办法
考虑所有的情景因素,在评估时考虑具体情况很有必要。小王帮助同事所以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小王帮助老板拿高尔夫球杆。有人说小王是拍马屁,真相是老板腰扭了一个人拿不了球杆。不要迅速给人贴标签,员工犯错也要具体评估员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
不要盲从或盲听别人的经验,每个人得出的结论都是由于他个人的认知,看到他的局限性,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效果,学会具体情景分析看待别人的结论。
提问的越具体越能得出真相。当别人说它从来没有好用过,应对方法,坚持提问,真的一次都没有吗?这个提问的过程是值得的,跳出思考陷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