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标题点进来的,不好意思,我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本文主要为你探讨互联网公司的盈利之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任何一家公司存在的首要条件,就是盈利前景。有了盈利前景才能谈愿景,谈改变世界。传统行业如何盈利,大家都能略知一二,但互联网公司如何盈利如何变现呢?作为一个资深material girl+互联网行业浅层观察者,尝试分析一下。
谈商业模式前,先插播一下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近几年被炒的火热,但其实大多数互联网产品背后满足的还是人们已有的需求,呈现的是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模式,极少数产品才挖掘用户新需求并满足,且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多体现在只是渠道的优化上,比如,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从报纸电视迁移到了电脑进而迁移到手机,买东西从实体店迁移到电商,比如以前沟通靠嘴,现在沟通靠微信。对于这些产业,在迁移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信息透明、规模化等特质,对其渗透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但互联网不能代替传统行业本身,因而也不是传统行业的救世主。少数产品,比如直播、足迹、小咖秀、美拍、微博等,才是挖掘出了隐藏的用户需求,属于彻底新创,而非对现有行业的改造。
下面就根据上述不同互联网产品,尝试拆解一下他们的变现模式。变现分为两大类,to B收费与2C收费。先来说to B。
to B收费最容易想到的一条路径,所有拥有精准或者高的泛流量的互联网产品都可以走的一条变现之道:流量营销,或者说广告。大流量意味着广泛的人群,精准流量意味着精准的用户群,这样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着极大的营销意义的。对内容类互联网产品,如资讯提供类网站或账号,传统的门户网站、垂直行业网站来说,广告营收占据其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腾讯最新发布的财报里,来自游戏与效果广告的收入占比最高。
在PC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及垂直类网站与纸媒、电视等媒体都是厂家营销的重要渠道。纸媒衰落,PC网站变为传统媒体,移动互联崛起,格局再造,微信、微博、头条、新闻客户端还有海量的自媒体高举起继承的大旗。媒介的形式变的丰富,以往靠内容支撑才叫媒介,而现在凡是有用户,即可称为媒介,凡是媒介,皆可卖广告……对,我说的是分众……
小网站没有大流量怎么办?百度联盟来帮你,通过聚合打包N多小网站流量,聚沙成塔,成为物美价廉效果却不咋地的流量营销出口。
线上媒介拥有海量用户数据后,基于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同时为企业提供了精准营销的可能,比如Facebook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推出的效果广告,以及信息流原生广告等。这是流量营销的发展趋势,这里暂且不表。
流量变现最臭名昭著的大概就是百度的搜索引擎了。to B付费排名点击收费,让引流成本放大到最高,没有google do no evil的原则,百度坑死了多少人,血泪史已经罄竹难书。百度最让我惊叹的是,每个行业都有这么一两个冤家,在线上争流量的时候,渔翁得利的永远是百度,比如易车与汽车之家,比如赶集与58同城,两强相争,白花花的银子都送给了百度。有意思的是,莆田系医院联盟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向百度要求指定XX折扣,否则集体退出推广市场罢用百度,而故事的结局是百度妥协了……力量之相生相克,有如太极八卦,有趣之极。
不卖流量怎么办?to B收费的还有另一种模式:为企业或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各式企业云,企业邮箱、企业ERP,依靠售卖服务来赚取利润;再比如支付宝、银联类,为C提供服务,向B收取费用。
说完to B,再来说一下用户端变现。
2C变现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电商型产品,典型的如B2C电商平台发家的聚美优品、京东、唯品会等。
2C电商也是高用户基数平台变现的第二条easy的道路,
媒体类产品尤其社区类APP,由于其高用户粘度,做电商简直手到擒来。美妆社区APP小红书就是个成功的例子,看完美妆po主发的帖子,顺带就把相关商品给买了,剁手分分钟的事儿。菜谱社区APP下厨房的变现则在电商之路上经历了几种模式,在养成下厨社区的一帮用户后,尝试过生鲜电商,接入周边农场,但因在生鲜电商尚在探索期而未成熟的时候介入,最终以失败告终,目前其电商模块采用接入一些淘宝优质精选店铺的模式,目测是通过合作费用或者分佣模式来变现。没有拿到下厨房的数据,但这种模式一直在继续,且对用户干扰度比较小,大约也算成功的吧。目测keep也要走上电商之路。当然广告变现这些产品也没有放弃,开屏广告、APP内置广告一个不少。
个人认为,电商领域,在淘宝天猫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只有垂直化的分众电商平台才是能活下来的。成功案例:丰趣海淘、洋码头以及各类社区电商平台。失败案例综合类电商平台:1号店、沃尔玛、家乐福线上版。
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收费赚钱也是光明大道,比如游戏类商品,付费玩家可以拿到更多道具、特权等虚拟服务,再比如各互联网产品的会员,月卡季卡年卡。因为边际成本基本为0,这种服务做的火简直赚翻。
抽佣金型产品,可以称之为B2C2C吧,此种类型多为平台类产品,链接服务提供商与服务使用者,比如滴滴,比如河狸家,都通过20%左右的抽佣来赚取利润,当然此类产品必须有足够信心或吸引力,能让用户stay
online而非使用一次后将交易转移到线下。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20%的费用就是引流的费用。问答知识类平台分答、live、在行,大约都是要通过抽佣来盈利的。这里想到,抽佣的不止有平台,个人也有,比如淘宝的淘客。这个年代,流量与销售力才是老大,具备这两样的,变现也不难。直播秀场也算抽佣的一种模式,主播依靠个人魅力获取用户打赏,直播平台抽取打赏金额,坐收其成。
丁香园、知乎这样的产品,空有大量用户,但还在struggle如何盈利。假如没有VC,互联网创业到底能否带领大家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呢?这依然是个问号。
以上几种盈利方式,均是建立在规模化基础之上的盈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在前期都花钱补贴用户或者大力推广的原因。补贴成本能否cover规模化后所带来的盈利?这是拷问投资人的问题。不过话说回来,现在2VC也是一种流行的盈利模式。
还有哪些盈利方式没有提到?欢迎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