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
我们要做一件事,开始一个行动,例如做饭、跑步、健身,通常都需要一些知识储备,但并不是说,我们要把这些知识全部掌握,才能够展开行动,通常,我们只要掌握其中的少数关键,就可以展开行动了。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个“少数关键”。
举个例子:开始一个行动,需要哪些知识呢?例如我们打算开始跑步,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呢?
跑步服装、跑步鞋、跑前热身、跑后拉伸、跑步心率、跑步步频、跑步姿势、跑步配速、跑步补给、跑步软件......
在这些知识当中,又有哪些是这个少数关键呢?热身?拉伸?步频?呼吸?这里就需要我们对“最少必要”下一个定义。
汉语百科中,“必要”的定义是“不可缺少”,那么,最少必要也就是指,开展某项行动,所必须的最少知识,如果缺少了这几个知识,行动则无法进行。
那么,以跑步为例,在跑步的知识中,如何判定这个“不可缺少”呢?
1)必要的特异性:我认为每个人对这个“必要”的定义是不同的,你认为的必要,或许对别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而你认为无关的,或许别人认为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我认为对跑步来说,呼吸、配速、热身、拉伸很重要,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如何拍出漂亮的跑步照,更加的重要,所以,“必要”具有特异性。
2)必要的认定:在明确必要具有特异性的情况下,需要自己对行动的不可缺少,进行认定,明确对自己来说,哪一项是自己的“必要”;
例如:过去我每次出差,入住酒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酒店周边的环境和路线进行衡量和判定,如果没有适合的跑步路线,我是不会去跑的;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路就在那,到处都可以跑,有什么需要挑剔的;
因此,“必要”的认定是主观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主观的认定或许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如果这样去认定“必要知识”,行动或许会失败,或者无以为继。
但是我们要清楚,在这里,我们要的是行动,是从0到1,错误的或不全面的认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如果过程中发生问题,或是偏差,也就需要我们昨天所谈到的点,过程改进了,所以,认定的目的,是尽快展开行动,而不是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