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沟通时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前两天朋友A跟我说,公司开了一个小组会议,她发言的时候B不太同意她的说法,所以不停的打断,每被打断一次,她就需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最后她忍无可忍,很愤怒的说:你能不能不要打断我?你能不能有点最起码的礼貌等我说完再说?最后整个会议气氛变得极度尴尬。

      我问她,那你现在想想当时那么说合适吗?她说说完那句话她就后悔了,可是那时候真的忍不住,太生气了,真的忍了很久,也很想大度,但最终还是爆发了。

      我见过很多人,碰到此类问题,用的最多的两种办法:

1、直接怼回去。

2、忍着,把自己憋成内伤。

      先来说第一种,直接怼回去当下会很爽,因为你心里的能量不加转化就释放出去了,自己舒服了,但别的人和事一定会受到你情绪能量的冲击。因为情绪失控时我们的表达方式会变得“直切要害”,会更加伤人。直接怼回去,是一种本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有错,但要注意方式,成年人的世界,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得体一些。

      再来说第二种,忍住,憋成内伤,内心却无比愤怒或委屈。这一类人,也是出于一种本能,本能的追求一种和谐的关系而压抑自己。弗洛伊德说:人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否则就会生病。这个表达,包括真实的表达和象征性表达。很多人心里不爽却不说,这一份能量如果不能释放,就会伤到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向内攻击,长期处于压抑愤怒状态可能就会造成偏头疼。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

      办法来了!

      在情绪失控之前,给自己按个暂停键,可以深吸一口气,把你心里的愤怒或委屈的事件表达模版拿出来。这个模版就是 描述事实+情绪表达+想法表达+需求表达,针对这件事,具体可以这样回应:

      多次被你打断(描述事实),让我觉得不被尊重,而且每次我都需要重新整理下思路(情绪表达),我很乐意听你的观点(想法表达),但是同时也希望你能等我说完以后再说(需求表达)谢谢。

      这样一来,是不是既合理表达了情绪,又避免了尴尬,最主要的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做事很重要,学会做人更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