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在网上和儿时的玩伴闲聊中,提及彼此这些年的生活,晴的语气里满是遗憾。
她说:很羡慕你那大学里的时光,很自由,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她说自己大概是“不良”少女,高考没心没肺的态度去答卷,导致英语试卷考6分,高考失败。现在又开始谈恋爱,马上要结了婚心也没安定下来,仍然活着迷茫的生活。她说,我特别羡慕你,羡慕你去过的那些我不曾去过的地方。
我哈哈一笑,对她说:其实,你也有很多的选择权利,你也可以去流浪。
02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二十几岁没有好好浪过的姑娘,一定到不了远方。我所谓的“浪”,不是让姑娘都去学坏,而是在你的二十几岁,一定要去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哪怕那种喜欢,它会让你跌跌撞撞,甚至头破血流,但只有痛过笑过经历过,你才会明白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也唯其那份在悲苦交杂的人生经历中练就出的“浪”劲儿,才能支撑你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可如果在太年轻的时候按着父母的意愿,过着我这个老朋友的生活:念个不错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职业,工作中开始谈恋爱,没经历什么铭心爱情,一路就走到了结婚。然后柴米油盐,按部就班,一眼望尽自己的后半生。
那么将来的某一天,也许你也会和她一样,回想起自己的二十几岁,发现一片空白,并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然后蓦然惊醒,恐惧自己的前半生就这么过去了。满满的抱怨,渴望远方。
再然后,你会等到哀乐中年,上有父母奉养,下有孩子抚育,职场遇到瓶颈,婚姻激情退却,一切一切都恰如刘震云那一本《一地鸡毛》:琐碎日常,满地狼藉,没完没了的烦恼,终于你不再是当年那个灵动温柔的少女,而他也不再是雄心壮志的少年。
你们会和别人讲:人生就是这么的无趣和艰难。
可如果生活真要这样子地来一遍,我想说:循规蹈矩的生活我宁可不要。我希望能够浪一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二十几岁,如果不挥霍,不浪迹天涯,不随心所欲,难道要等到老,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再去后悔吗?年轻时喜欢的东西,要牢牢抓住,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那就趁着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说:我想上大学,我想考研究生,我想去西藏。我想去冲浪。。。
03
杨熹文曾经这么说过:我就想去诗和远方,在国外,看到好的,也四处碰壁,挖掘极限,也知道界限。宝贵的青春里,认认真真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胸有成竹走向你想要的人生。
一直以来都是野蛮生长。上学时,努力读书,毕业的时候,去国外留学,一天打三份工,工作后百般折腾,努力的靠着自己梦想前进。杨熹文这样一个28岁的姑娘,坚持十多年从未放弃过过梦想。终于在房车上过上了诗和远方。
杨熹文哭过,累活,苦过,20岁浪过的岁月,那样的努力流淌在她的血液里,成为了她基因的一部分,指引着她去寻找那个最适合自己,也最能撩动自己的人生。最终她做到了,成为一位作家。
04
而我呢,算不上,乖乖女,但也算足够听话。毕业时,在姑姑的帮助下,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做做助理,内勤,工资不高,但足够清闲惬意。一个人平时清闲的时候,在我那90平米的出租房里写写文章,看看书,弹弹吉他。周末偶尔去旅行。很是惬意。慢慢的,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写字;一个人去面馆吃面。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风风雨雨里漂泊了小半年,孤独自然是有的。但最大的好处是:永远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从不纠结。这就是二十几岁,浪来浪去的意义。
因为被各种磨难折磨过,也经历过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甚至被各种各样的底线挑战过,所以一早就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因此在后半生面对分沓而至的诱惑和欲望时,会懂得在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说Yes。
05
早年看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面有提到海明威的一句话:“如果你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意思是:你的每一段经历,都将成为你人生不可切割的一部分,这些经历逐渐成为你的气质,影响并改变着你的一生。
所以,每次当别人问我说,二十几岁的姑娘,还读书,读什么书啊,早点嫁人多好。我都会说: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而已。就像龙 应台曾说对她的孩子说过,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因为20岁的随心所欲,会让你比那些被父母安排好人生的姑娘,更多元化地去体验生活,那么必然,你得到的价值观也是多元化的。
所以,你的选择,也不是唯一的,你也会更懂得宽宥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也更能接受那些意料之外的变故,有原则,但更有包容力,这就是所谓的眼界。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选择。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