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辅导孩子拼音。教了半个小时然后读不出来。我的情绪开始激动,先是大声呵斥,教了这么久都不会,认为孩子不用心,(没有依据的评判)。责怪白天在学校干嘛去了。(缺乏信任和理解,爱玩是天性,而且我有时候也是默认了孩子爱玩的行为,没有做过多的要求,现在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又开始发火,自己内心没有做到一致对待,孩子会无所适从,内心还是有些焦虑)。
再就是训斥孩子英语也是读不好(延伸,把不相关的事件引入,没有对事论事。而且英语学习,我也并没有坚持严格的要求孩子,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却责怪孩子)。
声音越来越大,把卷子扔到桌子上(行为,以此发泄自己的愤怒,内心无力,怎么教都不会,开始对自己有些否定,不接纳自己,自己一直以来有生气扔东西的行为,要深度自我分析)。
让孩子自己到房间读。(隔离,反应了自己的情绪处理模式,边缘人格特点,过冷过热),担心孩子会有被遗弃的感受(投射)。
这个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很是愤怒,(有些无力,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好孩子,自我否定。自责,责怪自己不该发脾气,因为解决不了问题。愧疚,看到孩子很伤心,也知道发脾气不对但还是忍不住发了脾气)。
开始觉察到孩子确实是不会,可能因为我的情绪让孩子有些害怕和紧张,更加不知道如何应对回应我。我开始感受到孩子的感受。(无力和自责,恐惧,害怕)
我意识到孩子的感受时,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抱着孩子,安抚她的情绪。开始意识到只有内心平和的孩子才能用心去学习。然后对孩子说再认真读几遍,给孩子鼓励和支持。然后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今天的打卡任务。
总结
1、不自觉的评判
指责孩子白天学习不用心。没有依据的结论。没有考虑孩子白天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2、愤怒。
教了孩子但学不会就愤怒,是对自己的不接纳,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其实是生自己的气。内心渴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追求掌控感,但现实中没有达到,就充满了愤怒。
3、对孩子缺乏深层的信任和理解。孩子学不会就评判不用心,毕竟孩子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有限。没有经过核对与沟通,就质问怀疑在学校没有认真。之前有发现孩子拼音音标读不准的情况,我也没有辅导孩子加强学习,而是放任自流。
3焦虑。意识告诉自己,孩子爱玩是天性,但是行为却指责孩子贪玩。内心担心孩子因为贪玩而耽误学习,因而与其他同学差距太大。担心孩子不够优秀,其实还是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没有做到真正的接纳。
4自责。自己又发脾气,明知道没有用,责备自己做的不好,不是一个好妈妈。渴望做一个完美的好妈妈,没有接纳真实的自己。
我可以做一个好妈妈,但不用完美。
5愧疚。看到孩子满眼泪水,觉得自己伤了孩子的心。孩子没有反过来对我攻击,而是无辜委屈的接受我的负面情绪。瞬间放下自己攻击,接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