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除了买书的热情一直大于读书,我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比起更早之前,现在读书带来的强烈震撼消退了很多,人们常说时间如流水,其实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事物都如流水。
小学时,我家所在的小城开了一家奶茶店,那可能是安康第一家奶茶店,每天放学后我会奔到那,女店员穿着粗糙的兔女郎服装,她会递给我一杯充满糖精的香芋味奶茶。
路上不能打开喝,要等到回家,卧在床上,找到秦文君的书,一边看书一边喝奶茶,视零花钱宽裕程度,有时也会买零食,那就更快乐。虽然妈妈常说不要在床上看书,更不能在床上吃东西。
现在读书,除了得到一些非常微薄的欢愉外,更多是想追回那样的时光。
「小说」
小径分叉的花园
作者:[阿根廷]博尔赫斯
译者: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他要梦见一个人:要毫发不爽地梦见那个人,使之成为现实。这个魔幻般的想法占领了他的全部心灵;如果有谁问他叫什么名字,以前有什么经历,他可能茫然不知所对。
倾塌荒废的庙宇符合他的要求,因为那是有形世界的最小部分;附近有打柴人也是一个条件,因为那些人负责满足他俭朴的生活需要。
博尔赫斯名声太大,但我确实是在今年才看了他的书。
本来奔着《小径分叉的花园》那篇去,看完却最喜欢《环形废墟》,今年做了很多梦,那些梦境因为过于离奇抽象,无法解释,他的小说当然在追求某种奇巧的结构,但语言却像梦境中的流质一般倾泻而出,无法聚拢。
这大概就是博尔赫斯的魅力。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作者: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李践 陈星
南京大学出版社
那天晚上我走过一条条大街,然后沿着码头游荡,大声请求我自己离开他,再一次孤身一人吧,我说(好笑,好像我本不是孤身一人似的),在另一个人生另租一间房子吧。
卡波特本人比这本书更加脆弱。
相比较将其归为“哥特式小说”的分类,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某种美国南部的乡野传奇,犹如人头般硕大的百合,溺水者样沉浮在沼泽的圆木,常年躲在庄园后沉默的病人和异形者,就像南美咒言会出现的意象。
这部书叙述最流畅的是继母弟弟伦道夫独白的那一段,对比那些刻意营造的怪诞风物,显得真挚动情,这可能与卡波特个人经历有关。
各种评论中,卡波特一直被描述成一个行为乖戾的同性恋者,可是这也奇妙,没人会想到,从他乖张的圆眼睛望出去的,是另一片凋零的世界。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作者:村上春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既没有可以温暖自己身体和内心的恋人,也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每天都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对于未来也没有任何憧憬。几乎是把自己深深地封闭起来。有时候一个星期也不和任何人说一句话。
在外地的旅馆读完的,现在手边连书都没有,村上除了讲他自己的创作经历很有意思外,其他我依然看不太下去。
能看完这本,估计是因为短篇的关系。
其中有一篇我很喜欢,讲一个离了婚开酒吧的男人因为院子里的蛇而消失了的故事,非常诡异,莫名其妙。
说吧,房间
作者:林白
中国青年出版社
我想我脸上的恍惚神情就是持续的阅读带来的,我把它们带回赤尾村,我推门进房的手势就带上了它们,我去买回的青菜上和我洗的衣服的皱褶里,有时会浮现一些句子和单词。
今年夏天,我在上海见到了林白。
她在台上并不适应,因为无措而沉默。从那之后,我决定不再参加作家的见面会,他们是制造幻境的人,不是幻境本身。
回到这本书,我觉得它不如林白第一本的《一个人的战争》,她是擅长从自己的生活中有感而发的作家,当生活可亲时,她的叙述就散发出亮光。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者:林奕含
出版社:游击文化
……
没有选出文段来,再看每一段都是沉重的打击。
前段时间,xx幼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就像半年前林奕含自杀后一样,整个网络世界掀起尘土,人们短暂而强烈地怒不可遏着。
可悲的不仅是制度,而是人性,那恶依旧大,藏在更深更低的地方,命运总在拣选,房思琪和林奕含被转到了月亮的背面。
「评论&讲录」
小说机杼
作者:[英]詹姆斯·伍德
译者:黄远帆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诗人可以骑兵一样飞行,但小说家必须慢下来,学会”朴素和笨拙“,必须“变成全部的无聊”,换言之,小说家的任务是成为,去扮演其所描述的,即使拿东西本身降格。
这本书叫《How Fiction Works》,而“杼”的意思是指织布机上的梭,译者很用心,甚至还在豆瓣读书的页面写了评论。
这是我第一本认真去读的理论书,因为阅读浅陋,里面提到的一些著作我没看过,但它不枯燥,叙述和表达有一种抽象而出的准确捕捉。就像书中所说,
“小说既是某种奇巧淫技又是某种真实…就像以前罗斯金希望把丁托列托的画和我们怎么看一片叶子联系起来…在谈自由间接文体时我其实在谈视角,在谈视角时其实在谈洞察细节,在谈细节时我其实在谈人物,而在谈人物时我其实在谈真实…”
小说课
作者:毕飞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我们留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这些“飞白”构成了一种惊悚的、浩瀚的美。
这本书很好读,因为是讲座整理出来的文集,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但并没有削弱他本身对于小说的观感和思考。
水浒和红楼对照的那一篇很精彩。
七夜
作者:[阿根廷]博尔赫斯
译者:陈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语中的月亮有节奏感,有一种迫使你慢慢讲出来的东西,这与月亮很相称...波斯有个比喻说月亮是时间的镜子,在“时间的镜子”中,既有月亮的易碎性,又有它的永恒性。
也是一本讲录集合,很精彩。
其中,诗歌和梦魇两章很棒。
「非虚构」
张爱玲给我的信
编注 夏志清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稿费二百元我觉得很合理,如果你要多给,那只好不译了...目前生活无问题,我最不会撑场面,朋友面前更可不必。
这本不太好归类,它不能算文学,书本底页将它划分到“畅销书”这一栏里面,看起来很讽刺。
书中收集了张爱玲自60年代以来和夏志清的通信,这里的张爱玲比躲在小说后面的她显得亲切,抱怨虫灾,补说新年问候,也有那些不太了解的圈子中的人情世故,她并不是不懂,而是真没什么兴趣,不管身处60年代刚到美国捉襟见肘的生活,还是80年代迎来又一次的事业高涨。
她给夏志清的最后一封信里说,“我以前信上也许说过在超级市场看见洋芋色拉就想起是自珍(夏志清女儿,患有自闭症)唯一爱吃的。你只爱吃西瓜,都是你文内提过的。”
众声
作者:郭玉洁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苹果。
—这是一个香蕉吗?
—不,这不是一个香蕉。这是一个苹果。
这是我们在德语课学的句子。进入一门新的语言,似乎要先进入智力上的优质状态,重历一种文明的萌生与成长。
对比其他人物采访,更喜欢作者在德国交流时的随笔,感觉更自在,也因为坦诚和后退,反而让静默和力量浮现出来。
失业之旅
作者:康夫 靳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从中东回来以后,我丢了工作。我的新同事黑猫警长也是,北欧留学,学成归国,光荣失业。
2015年的时候我就看过引文的这一句,很喜欢这个开头,因为它有种失败气韵,却又蕴含了无限可能性。今年,又看了靳锦写的《“失败者”王刚》,惊为天人,便把书买回来看。
书没看完,因为实在写得…很一般。
今年买了几本年轻作家的书,发现写书是一件很榨干自己的事,词句的体量高度压缩了思想,如果本身有八分的量,书本就会将它压到五分,它要求的密度太高,那些晃晃荡荡的汁液就会被洒出来。
「杂七杂八」
生命的轨迹
作者:[美]史蒂芬·阿诺优
译者:胡因梦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卡特说,“沸腾”也是一种小规模的冥王能量运作模式。
是本占星学理论书,里面提到的一些例子很有趣,但因为过于玄幻,说出来反而有可笑的感觉。
这种神秘而宏大的感受在表达时,因为过滤和拣选,而变得微小稀薄很多,就像“沸腾”本身并不会去表达它的欲望和迫切。
图右为史蒂芬·阿诺优
构造另一个宇宙
作者:[日]武田雅哉
译者:任钧华
出版社:中华书局
黄河真正的源头是在更西边的位置,也就是自古被视为众神居所的“昆仑”…起点昆仑和发源于此的黄河水流的空间函数,也就是存在于原始宇宙,以及从它崩解即不停流动的悠久时光之流当中的一种时间函数。
刚刚写过这本,但因为没读完(现在依然还没读完),所以写得潦草而匆匆。
这本书非常怪异,写的东西都是我从没见过、关注过的有关古老中国的风物,但所有的收集和叙述都显得浅尝辄止,推荐序说这也是一种“乘兴而来,尽兴即归”的趣味。
姑且这么认为吧。
百怪图谱
作者:[日]京极夏彦
译者:王华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惠比寿:
福神
浑身上下喜气洋洋
因残缺[1]而被流放海上,于漂流之地招来福气
然实则相反
不过是往福地漂流而去,但总归亦无差别
[1]据说惠比寿听力不佳
是一本图集,介绍了日本各种神仙鬼怪。
京极夏彦的画法比较可爱,但相比鸟山石燕,少了一些可怖中的灵气。
文 明星辰
图 来自网络
-感谢阅读-
关于吹手
收集世界上的
怪人 边缘人 异形者
这些歪歪扭扭的苹果比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