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坏的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成长。
最近,微博上有个话题引发了热议:“年龄带给你的是焦虑还是勇气。”
评论区一句:“最大的焦虑是年龄大了还和年轻时一样穷,瞬间戳中大家的痛。“
说到年龄焦虑,我们或多或少都觉得被点名。
养家糊口的焦虑,肥胖脱发的焦虑,害怕35岁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
杨绛先生曾说:
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
其实,年龄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内心是否富足,有应对生活的底气。
年龄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急于过标配的人
美国心理学伯尼斯钮加藤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年龄仿佛一把标尺,到对应的时间你就应该把这个阶段的事情通通完
如果偏离了时钟,社会就会有各种声音评头论足,让你焦虑不
曾在知乎上看到网友@明明就发出过这样的感
自己快30岁了,但还是一事无成
脸上隐约可见皱纹的痕迹,而爱的人 不在身边,商店橱窗的东西诱惑着我,然而囊肿羞
看到了自己乃至身边人的窘迫,自己却无能为
曾经许愿要让自己和亲人,不为布帛菽黍而困,如今已近而立之年,却仍然为柴米油盐奔走。
年龄一再增长,屡屡在仄逼的生存空间辗转,勃勃生气一点点消失,焦虑喷薄而出。
其实每个年龄段都焦虑。
二十几岁焦虑工作结婚,三十几岁焦虑孩子房子,四十几岁焦虑失业。五十岁以后焦虑养老看病。
他们都被社会时钟推着走,一边忙碌不已,一边焦虑不安。
可事实上,人生是长跑,而非一场限时的冲刺跑。
你不必追赶他人的脚步,只需要按自己意愿过一生。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逆社会时钟”,目前已有7万多成员。
他们当中,有的人20多岁去山上隐居,有的人30多岁辞掉大厂去农场摘蓝莓。
有的人48岁考大学,还有的人60岁开始学画画,弹电子琴……
他们没有按既定路线生活,而是自定义人生。
罗翔老师说:
这个世界有太多关于好的标准了,good如果加个s,就变成了goods(商品)。
所以做一切事情最重要的是寻找什么是good,才可以good的医生,才会避免随波逐流。
深以为然。
按既定路线走
不为力。涩。成。慨。已。成。”。生。01气。道。说:你。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