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镜:@guogegi,愿景可以再改改,我的建议是:愿景是关于自己的,而不是别人怎样怎样哦。
卫红:心智模式跟伤痛有点关联,希望别人接受我认为好的东东,再往下看看,是什么?
卫红:在我的体验中,很多时候发现,心智模式就像是伤痛这个树根上长出来的枝,
当我没有觉知的时候,无意识就操控着我,在某个心智模式的枝上长出叶,就是事件。
如果我能带着觉知的时候,在伤痛的根上,就可以长出我想要的枝叶果,这样积累的多了,我就慢慢过上我想要的生活,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
国静:我有一个疑惑,心智模式,在冰山模型里,是在分析结构的时候,识别出来的吗?比如,画CLD图的时候,我能识别出那些因果背后的一些假设。但在昨天的案例里,在结构那部分画完后,我们似乎没有识别出关键的那个心智模式。反而是往下走了,最后那个心智模式才慢慢被看见。
国静:心智模式是伤痛这个树根上长出的枝,这个我昨天在做案例的时候,好像隐隐约约有点感觉了。
卫红:在任何一个层面都有可能看见心智模式,也有可能都没有看见。
有时候,没有心智模式,也是可能的,就是“空”,临在当下。
卫红:越往下越本质,过于关注在心智模式,就会发现有修不完的枝,这里修了那里又长出来了
国静:嗯嗯。我好像对七层冰山模型,又有了更深的一个认识。就是关于,为什么是7层。
国静:相互之间的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静:但现在好像还不能用一两句话把它们表达出来。
卫红:结构更是临时的,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持续在做静心,能够让自己静下来,定下来
很多时候,不需要画出结构,就能往下找到更本质的解。
卫红: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它为什么会是7层,带给我们什么?
7层冰山模型,是来到我的生命中的,就像有一天半夜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宝贝”,
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谁送来的,只是尝试着用起来,分享出去,发现对很多人有用。
我猜想,我的使命就是保持管道的通畅,让它流经,分享。
卫红:自组织系统的稳定性源于其自身的本性,
她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以及要在当前的环境下生存还需要做什么?
卫红:自组织世界告诉我们:界限不仅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且是沟通和交换的场所。
如果一个组织知道自己是谁?
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她就能够灵活的适应环境。
陈涛滢:为甚么是伤痛层?而不是有伤痛还有非伤痛?
卫红:当然可以,你喜欢怎么样都可以,对你有用就好![玫瑰]
卫红:冰山模型,是一个拐棍,当我们临在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了。
今天的收获:
七层冰山模型用于分析冲突类的问题很有效。画冰山模型的时候,没有必要过度纠结于完美的结构图。从结构往下,每一层都有可能帮助我们识别出一些心智模式。
不管是结构图,心智模式,愿景,召唤,伤痛,都是关于“自己”。光镜的提问很触动我。我竟然没有发现,我们之前整理出来的愿景是对别人的的期待,事实上应该调转镜头看自己。
识别出心智模式,有可能能帮我们识别出思维的一些限制和许久以来我们心智模式里的那些枷锁。再往下走也许就是伤痛,是隐藏在我们生命背后的那些东西。
对生命保持敬畏,信任生命,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让他们慢慢被看见,慢慢浮现出来。
不管是心智模式,还是伤痛,看见了他们,他们就无法再控制你。
当我们用冰山模型去分析冲突的时候,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用这个模型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是调转镜头看自己,把视角聚焦在自己身上去挖掘自己身上的宝藏,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的评判上。因为,自己是自己身处那个系统的杠杆解,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却可以不断自己,与系统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