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的奶茶粉,奶茶执导的《后来的我们》是必须要支持的。本打算昨天晚上去电影院看,却因为有事被耽搁了,晚上打开同学群,发现已经有好心的同学发了观影网址了,点开,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整部电影。然并卵,电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让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感慨万千。倒是最后见清老爸给小晓的一封信让我落泪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疼爱与宽容见诸笔端。无论你和见清成不成功,我都觉得我们是一家人,相爱但不能走到一起,也是缘分使然,这个可能要到你们到了一定年龄才能懂得。因为你,见清长大了。我又做了两锅粘豆包,留了一锅给你。一个人在外,好好吃饭,累了回家。……简单朴实,句句戳中泪点。
故事在两个人后来的一次偶遇中缓缓展开。记忆被拉长,回忆在2008年或之前到2018年十余年间被带出,一群北漂的年轻人为了理想打拼,最后散的散,回乡的回乡,有关系的找关系成了公务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你不屈服于现实不向现实低头,那么你注定连水电费都交不起,颠沛流离,从一个逼仄的空间搬进另一个更逼仄的空间,被逼着听你不想听到的声音,大学生又怎样?还不是一样要卖碟,做外卖小哥,摆地摊,被抓被拘留而不能被探视?没有这种漂泊的经历,但却能感受到这份艰辛。你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又怎么能为你心爱的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湖捉鳖”呢?见清的疲惫颓废沉迷都是可以理解的,他后来成功的第一步首先是买房也是可以理解的,接老爸来住,给小晓一个安住的家。
可是他爸不领情,破店也是店,他喜欢,他有自己的寄托,做一锅好吃的粘豆包,过年时全家其乐融融地举杯相聚,人越聚越少了,但他要守着心里的那点寄托。否则,到哪儿都是异乡啊。小晓也不领情,她要的不是房子车子票子,而是两个人在一起哪怕吃一碗面也一人一半,为了一张沙发拼尽了全力。当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物质的追逐让人们忘记了最初的心,又怎么能活出真我活出想要的生活?居无定所不是最艰难的,最艰难的是我想要的生活你不懂。最终,他们三个人都走失了。见清事业成功,结婚生子,却无法得到想象的快乐, I miss you.见清理解为我想你,小晓的影子固执地缠绕着他的生活。在小晓却是我错过了你。那个曾经的你已经留在过去了,只能从记忆里寻找。
其实,见清没有变,小晓也没有变。
故事没有结束,生活还在延续着同样的故事。遗憾的是你的遗憾里有我的遗憾。
然周冬雨却无法再超越她自己。因为山楂树之恋,认识了这个娇小的女孩,之后又看了她的七月与安生,她把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追逐表现得淋漓尽致,傻傻的笑,外表的放浪形骸和不修边幅,频繁的换男朋友,似乎这一切多多少少又在《后来的我们》里重现。抽烟喝酒打人。。。。之后的这部再也无法脱离安生的影子。与生俱来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执着在她忧郁的眼神里抹不去。
一个孤独的人永远不会被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