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我说再也不会在每个周六的早上去踢球了,最近这两年,每次踢完球都感觉接下来的一整天都废了,很疲劳,回来后睡一觉也不解劲儿,而且这一天再做其他事情也没什么精神。想想大学时的状态再对比如今,我更多归因于锻炼变少了,主动把年龄的一点点增长忽略不计,哈哈,我刻意用“一点点”来修饰增长,而且没有自我讽刺的意味。但仔细想想,其实是其他原因在无形中消耗着大量能量,就是脑中越来越多的选择。
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容易让周围和世界听到自己,表达自己,连接他人,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毫无疑问,机会更多了,选择也更多了,至少看起来是这样。这不是处在创业的风口,这是伴随时代之风,如果不来吹一吹风,都无法展示我们的骄傲和放纵。
大学那会儿自认为有一件事很明确,那就是未来一定会创业,那时用的词是生意,生得意义,我有很强的愿望能跟用户或者顾客成为朋友,共同成长,不管是产品或者服务,能为他人带来真正价值,真诚的,真实的,有温度,有态度。调性定了,也在一直寻找和选择切入点,期间尝试过几个行业,这个过程也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好像有些成长,但又不能清晰概括。还是受困于眼界吧,见识得不够,想法零碎、散乱、纠结,所以这个过程消耗了很多能量,影响状态,造成学习和输入的低效率,思路不清晰,恶性循环,“主动”增加了选择的困难,做事时几乎无法全情投入,可能也像乔布斯演讲中所提醒的那样,如果还没能找到所热爱的事业,那就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
不只听过,甚至已经明白很多道理,但依然不能过好...这几年。不能顺着电影中的台词,过不好这一生一定是个很差的选择,不是选择的正确与否,而应该是是否有力量有智慧让选择变的正确,那就得要节约能量,比如先从吃汉堡还是披萨上面不纠结开始,没什么大不了,都是自己在放大后果,最差的选择一定是不去选择。左右为难,反复权衡,生怕选错了从而对结果恐惧,时间、精力浪费很多却没有定论,当然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但太被动了,其实只要选了,就是对的,就是赢了,想起一句类似的话,无论你认为自己行或不行,你都是对的。要敢于选择,勇于试错,无论对或错,都是反馈和收获,要给自己真正参与的机会,前提是要快速反应,小步快跑,原来这正是精益创业的做法,成大事者不纠结,看看眼下最有可行性最能去做的,快速出手,做就是了,把能量浪费在做事上就是美好的,而不是纠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