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
前几天在春熙路旁边的方所逛,看到了这个封面,觉得这个照片拍的特别好。没想到过了几天又因为某些原因又来到书店,又看到了这本书,《异乡人》,听上去便是一个融入不进大家庭的故事,回来遍与朋友聊天,朋友恰好有这本书,便借了回来,看看这个异乡人是怎样被世人所孤立的。
今天,妈妈走了,也许是昨天,我也不清楚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本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死了人的,另外一本书叫《无声告白》。
这一句话仿佛就和你快递到了来楼下取一下一样平常,但是转念一想,默尔索妈妈去世了啊,你该哭啊?可是随着他去敬老院吊唁,默尔索感觉周边的一切也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不愿意看一眼母亲的遗体。
这一切和我有什么关系?所有人都会死去,只是时间长短罢了,没理由哭泣的。快快结束这一切,我只想回去老板不要骂我。一个人参加自己母亲的葬礼是这样的心态,不带感情,不悲伤,让我很不理解。
这世界和我有什么关系
让我特别震撼的就是封面的那句话: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在第一次与法官沟通的时候。法官拿着十字架对着默尔索说:每个人都相信上帝的,且坚信没有任何人是十恶不赦到上帝无法原谅的,前提是人必须心存悔意,像孩子一样,敞开白纸般的灵魂,准备好接受信仰。但是默尔索说他不信上帝,令法官勃然大怒。
在默尔索看来,这些事情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只是想快点结束这个案子。
我只是因为阳光刺眼杀了人,和我找女朋友和我母亲去世有什么关系
默尔索杀了人,一个阳光刺眼的夏日海滩,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为此检察官反复的推论,一定要照出来根本原因,为什么开了一枪之后又接着开了四枪?为什么会联合邻居给邻居的情人写威胁信?为什么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没有流泪?为什么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就找了女朋友?
一个人只有冷酷无情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母亲离世而毫无反应,连母亲的最后一眼也不想看,只有这个人对于目前毫无感情才会在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就去找了新女朋友。对着一个人死人又开了四枪说明这个人根本就是冷血。
检察官的一连串证词非常有力的向世人证明,看,默尔索就是一个人无情无义冷血的杀人犯,他就应该判死刑。
默尔索看着这一切,感叹周围的人还挺不容易的,如果我能出去,也偶尔来看下,感觉还挺有趣,这些仿佛都和自己没有关系,我只是因为阳光刺眼而杀了人,为什么要把我母亲和女朋友拉上关系?
开启旁观模式看待这个世界
我看到书名我想起了:人在异乡为异客。我以为写的是这个故事,结果是主人公不被世人理解,被误解,然后被死亡。默尔索经常开启旁观模式看待身边的一切,感觉别人好像在谈论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种上帝视角感觉自己也偶尔会出现,例如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其实脑袋里想着这还挺好玩的,就是不知道这一切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是当所有人都误解自己,自己又无力辩解的焦虑是大家每个人都有经历过的,像默尔索一样,谈不上绝望,只是有些不甘,你们哪里来的资格审判我的灵魂。
这是法国大作家加缪的作品,获得过诺贝尔奖,可是这一切和我又有何干?我只是因为看了这本书的封面这个名字,作者,抱歉我听都没有听过。
但是这本书形象的描绘出无法融入这个世界,被世人所遗弃的心情。默尔索只是一切看的很明白而已,母亲去世就一定要哭泣才符合逻辑么?母亲去世就一定不可以找女朋友么?这些都有冲突么?这一切不相干的事情都被检察官拿来当作罪行依据,这让他苦恼不已,不就是个简单的杀人案么?要搞的那么复杂。这一切在他看来就和去楼下菜市场买菜还要登记一样不可理喻。
很多时候我们会劝自己,这就是现实,每个人想的不一样,你一切想的很明白的时候,别人就是一致地认为你傻,最可怕的是你自己也觉得自己傻了。
随波逐流的世界,愿你一直在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