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看到消防车出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某地方有严重的火情,却不是想到可能是消防演习!我们听到邻居家打碎花瓶和疑似争吵的声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邻居家在吵架,却不是想到邻居家是在抓老鼠。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都会被生活所“固定”,就是依据生活中以往经验来去看待、处理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成熟之后往往是一条路走到底,不懂变通。心理学上称这种情况为“思维定式效应”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卷调查,题目是这样的:
有一天,医院的骨科主任去一位骨折患者家中看望患者,询问康复情况,在聊天的时候,一个孩子跑过来对这个骨科主任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患者听到了之后就问主任说:“这孩子是你什么人?”
骨科主任说:“他是我儿子。”
问题:这个主任说的是不是真话?
如果是真话,请你思考一下:这两个吵架的人和这个骨科主任是什么关系?
参与这个问卷的大部分人认为这个骨科主任说的话是假话,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说的是真话,而且指出了这两个吵架的人和骨科主任的关系。这很少一部分人都是几岁的孩子。
正确答案是这样的:这个骨科主任说的是真的。主任和那两个吵架的人,分别是她爸爸和她老公。没错是“她”,这位骨科主任是位“女士”。
大部分人认为骨科主任说的假话是因为:他们平时见到的骨科主任都是男的,所以在说到骨科主任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也是唯一反应)是这个主任是男的,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去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导致错误的认为这个主任在说谎!
思维定式让人们局限于自己的认识、局限于自己以往得到的信息,很多时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当一只苍鹰认为自己是鸡的时候,就会被限制在地面上,从而丧失了翱翔天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