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开篇几段就设置了悬念,点出“我”重回故地,并且是为报仇而来,作为读者,看到这里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这是一段什么样的仇恨,会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
紧接着,又是一个重磅的疑问,这不仅仅是一段仇恨,而且“我”还是这个江湖上有名门派现任掌门的儿子。父与子之间仇恨,更增加了冲突的戏剧性。
接下五大弟子的登场,并且在“我”与五大弟子的对决中,穿插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逝去爱人的追念。
现实和回忆交叠穿插的双线叙述方式确实可以让故事更为好看,但是做不好就会把故事情节割裂,造成阅读的停滞感,作者在这双线的场景转化上做得还不错,不过有些地方还是转得有些生硬,不够流畅。
比如这段——
在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了,我听不见任何声音,只余满腔的悲。
我危在旦夕时,大师兄将我带走。
回忆到此,我已来到烟火枫华院,我将剑匣放在地上,抽出“炼骨剑”,它薄如蝉翼,软若丝绸,瑰丽无比。是我特意用来杀他的。
一个人陷入回忆必然不可能做到收放自如,用“回忆至此”来转化场景显得就有些生硬了。
而对于五大弟子的描写,作者的重点显然是放在了二师兄和三师姐上,这对关系不纯洁的男女而引出的是对“我”至关重要的爱侣灵儿之死。这两人浓墨重彩的描绘是成功的。
大师兄的伪君子行为,我感觉有点刻意了。既然“我”都危在旦夕了,很快就被二师兄三师姐联合绞杀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救人,然后再推下山崖。而且,就算说这是大师兄想要得知“我”是不是被传了神功,但是大师兄并没有问啊……这点应该属于情节上的Bug,我在想,是不是作者为了刻画大师兄的伪善而设计的,顺便也点破“我”的右手是怎么坏的,其实我感觉可以再多描写几笔回忆的内容。例如:之前大师兄就没怎么欺负我,有时候还帮我说几句话之类,再来写大师兄救“我”,套话之后痛下杀手更能说明大师兄的形象。
相比之下,五师兄和四师兄的刻画弱了些。五师兄的毒,明显应该是不同于大师兄的暗地里毒,五师兄是明面上的毒,下手毫不留情。我感觉,这个五师兄还不够明面里毒。四师兄看作者的描写,应该是那种外表比较糙,但内心还是会盘算的汉子,不过呢,这一点似乎没有在杀四师兄那一段中写出来,而是都转到了大师兄的段落才能叫读着看出来,前后相差太远了,很容易被读着忽略的。
解决了五大弟子,“我”终于直面老爹了。这里情节一个转折,设计得很能掀起高潮。这么多年,“我”受尽欺负,尽然只是老爹为了让“我”能练成神功而设的局。
精彩是足够精彩了,不过呢,如果是能在前面有设下伏笔,到这里再来转这么一转,会更加精彩啊。比如,“我”被大师兄打下悬崖,挂在树下,能不能让老爹蒙着个脸来救一救,顺带给扔下山才遇到了师父。
同样的道理,作者在“我”杀死老爹,得知真相后,又再设计了一个转折,喝了救下的一个姑娘的赠酒,被毒死了,那姑娘也是想找神功宝典才下的毒。转得很妙,情节真的是做到了一波三折,但还是那一句,如果说能在开篇提到酒的时候,就略提一下是被救的姑娘所赠,到结尾处再写这姑娘长得有几分像已死的爱侣,而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激起“我”的同情,使“我”就她,再赠酒企图谋夺神功,更好一些。
有伏笔,有转折,让读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最后再说说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文字控的强迫症患者,还真是吹毛求疵啊。
就说分的小章节,我就喜欢五大弟子每人一个章节,然后再分出开头与结尾独立成章,作者在五大弟子的章节里,章节结尾有用X,xxx,X,xxx的句式,但是像我这种强迫症就会每章结尾都要这种句式啊,这样子才会有一唱三叹,回旋绕梁的感觉啊!
还有,个别字句和语序在我读来有点滞,举一个例子——
我将书信下的武典拿起,悲痛大笑道:“这么一本武林至典,值得你们如此丧心病狂,甘之如饴。神精病吧!”语毕,将那万人梦寐以求的武典化为灰烬。
这个“神经病”,应该是现代词汇,那时候应该称“失心疯”比较妥。
额,最后,用第一人称写小说,不好写。虽然很方便描写主角的心理,但是一旦把握不好就会用力过度。我感觉“我”的心理描写是有点过度用力了。
说完了,说完了。挑了一堆刺,不知道会不会被作者打死。无论如何,瑕不掩瑜,这是一篇相当好的文。情节、结构和人物都为文中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在服务。
PS:我这是在完成任务啊。。。。。。作者看到千万别打我,即使要打也不要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