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写了一篇《如何用印象笔记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也遇到问题,不断总结,事隔半年,有了这一篇文章。
一、理念:不变
1.目的
目的还是和之前一样:通过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将外界信息内化整理为我自己的个人知识,将孤立知识链接成网。
2.流程
对于信息的处理依然按照原来的设计的五个流程,但每个步骤所涵盖的内容有所变化。
Step1.获取
我将信息来源分为两类:一是自己的原创内容,二是外部信息。这一步就是将这一步就是将这些信息收集在一起。
Step2.整理
这一步是将信息进行预处理,即将分类,并加上标注:标签和下一步行动。
Step3.行动
这一步就是针对信息行动,将其整理为自己的知识,这一步我运用费曼技巧中的“复述”,目的是掌握,知道信息是什么。
Step4.思考
根据行动的结果,进行思考总结。这一步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即对于所有外界信息,将其与自身连接起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Step5.应用
应用与思考的区别是,思考是针对一点的,还被外界信息影响,是碎片化的。而应用完全是将自己内化的知识输出,这一般是通过写作进行。
二、使用工具:改变
工具由之前的印象笔记改为印象笔记+onenote。
1.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其剪藏功能强大和跨平台适用,但其编辑功能太弱以及层级有限这两个缺点,导致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度处理。因此我用印象笔记来完成上述流程中的1-4步。
2.onenote
Onenote的组织结构像知识树,其编辑功能也很强大,因此我用它来进行体系化的知识整理,完成最后两步。
目前我的Onenote笔记本如下:
笔记本建立逻辑如下:
之所以将A类笔记放入Onenote,是因为Onenote的编辑功能强大,便于做笔记,因此承载了部分信息搜集功能。
三、具体方法
1.获取
我主要通过印象笔记的剪藏插件和微信公众号印象笔记进行搜集信息,另外一些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则会直接在印象笔记中输入,即下图中的00开头的笔记本。(另外两组笔记本是作为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笔记以及工作相关文件。)
2.整理
对于上述中Inbox中的信息,需要进行定期整理,我是一般一周一次的频率。
整理的第一步就是将其分类至下面三个笔记本组中对应的笔记,然后初步浏览后增加标签,部分信息会在标题中标注下一步行动。
3.行动
我现在采取的行动是制作卡片,卡片分为两类:知识卡片和问题卡片。两者本质相同,差别只是后者多了一步骤,前者是从直接信息开始,后者是从疑问到信息。
这个是我新施行的方法,目前还处于初期不断变化状态,等到运行成熟后,再写一篇文章总结。
4.思考
这一步在印象笔记和Onenote中都有涉及。主要是
1.将行动的结果相互连接,比如将不同卡片相关联——反映在印象笔记中
2.将卡片联系自身,放入个人知识体系——反映在Onenote
5.应用
这一步相当于完全抛开外界信息,将以上四步的成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步完全在Onenote中进行,表现为知识树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