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很多孩子不知道感恩。
这是事实。
原因真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自身。
道理不用多讲,都知道,对嘛!
下面教您一招,对孩子体验感恩很有帮助。
利用下面这个故事,完成一次感恩体验。
每年,一只名为“迪恩蒂姆”的麦氏环企鹅,每年都会游5000英里,回到巴西海滩边的一座小院,探访救助它的好心人佩雷拉·德苏扎。
2011年5月,德苏扎在里约热内卢州一处海滩上发现了垂死的“迪恩蒂姆”。当时,这只小企鹅浑身沾满石油,无法动弹。德苏扎把它带回家,帮它清除身上的油污,连续多日给它喂食,直至“迪恩蒂姆”恢复健康。
尽管德苏扎已把“迪恩蒂姆”放生,但这个知恩的小家伙每年都要回来探访恩公,陪伴恩公6-8个月。
【想让孩子懂得感恩,机会来了】
借用方式:指桑骂槐式(话糙理不糙,本方式不能直接将孩子作为对象交流。)
关键点:
1、以除孩子外的任何人为诉说对象,但孩子必须在场。(餐桌上最佳)
2、描述的绘声绘色,要将孩子主动吸引到话题当中。(你最好排练一下)
3、要利用图片,产生冲击力。
4、大人在交流中,要专注、投入,不要让孩子感觉是为了教育他。(这是关键)
给您提供一个实例,供您借鉴
具体方式,可因人而异:
主讲人:有只小企鹅,这两天出名了。很神,太神奇了!
(很感慨的对另一个大人说)
主听人:怎么了?企鹅变成凤凰了?把老虎给咬了?或者……
(要互动,略带不服气,回问问题越离谱越能吊起孩子胃口。)
主讲人:把我给咬了。(笑)是小家伙每年游5000多英里,去看救他的恩人。你知道5000英里相当于多少公里吗?(这个问题作用很大)
主听人:一样吧。(即使知道,也要装傻,为了引出下面)
主讲人:乱讲,英里和公里怎么会一样呢!他们姓都不一样,一个姓英,一个姓公。
(笑,调侃的形式,在家庭交流中是个有力武器。)
主讲人:儿子/女儿,我们帮她/他长长见识,你帮我查查5000英里相当于多少公里?
(注意:这是个技巧,不仅可以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还能让孩子了解英里与公里的关系,同时让孩子习惯自己查询未知的问题。一箭三雕。)
主讲人开始讲上面的故事,一边讲一边请大家看图片。(记住:要力求绘声绘色。)
中间插入两互动:
1、指着第一张照片问:你现在就是小企鹅,此刻你对恩人说什么呢?(注:主听人一定要回答,越有趣越好。)
2、似乎不经意的问孩子:儿子/女儿,要是你是小企鹅,这一刻你会说什么?
(注:这是整个活动的画龙点睛之笔,只要孩子肯互动,他就会在那一刻产生移情,他就会体验小企鹅报恩的心里感受,他还会体验老人的幸福与满足。这样体验,是任何大道理无法达到的效果。
切记,如果孩子不肯说,千万不要勉强。他能旁听你们的交流,就已经起到了体验感恩的效果。请不要急于求成呦!)
如果大家投入,且意犹未尽,可以继续探讨,比如“此时此刻老人会对企鹅说什么?”
在做的投入些,可以排一个家庭剧,名字《小企鹅报恩记》,这些方式都可以将孩子带入到故事中,从而体验感恩的感受。
感恩,是教不会的,只有体验,方可获得。
这正是:
小小企鹅不怕苦,
五千英里看恩公;
新闻不光看热闹,
一切素材皆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