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朋友跟父母大吵一架之后,拖着行李箱哭着从家里跑了出去,身后的父母不仅没有拦下她,反而还在谩骂:有种走了就别回来,就当从来没有生养过你这个白眼狼。
而当她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家,在离开小区大门那一刻,她突然不难过了,如释重负。
家里没有一天不吵架,而这次争吵的原因,也不过只是因为公司团建她喝了点酒,被男同事开车送回家,就被她爸爸骂她是个“荡妇”,小小年纪就学会勾搭男人。妈妈跟着了魔似的,尖叫着骂她行为不检点。
追根溯源,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其实她的爸爸之所以对女性的穿着这么敏感,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她的亲姑姑,曾经被骗去做了失足少女。她爷爷奶奶不要这个“不要脸”的女儿了,当时她爸爸刚上初中,最后一次见她姑姑时候,姑姑穿着超短裙跟别的男人并排走路。风言风语传遍了整个小城,他有个“骚”姐姐。从此她讨厌女性,讨厌一切穿裙子的女生—在她爸爸的认知里,穿裙子的女孩就是有辱门风。
诚然,爸爸没有从原生家庭的伤害里走出去,而且把这种伤害持续了多年,不仅伤害着自己的家人,而他自己,无疑是最痛苦的,他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中走不出来,于是便像刺猬一样给自己长满刺,刺伤了别人,也禁锢了自己。
成长的路上,我们听过太多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为什么不听话”,“谁谁家的孩子比你好太多倍”,“我养你二十年就是为了你养我60年”等等一些“有毒”父母的“有毒”言论。如果你很不幸遇到这样的父母,那也不要害怕,《原生家庭》这本书会帮到你,直击心灵最深处,找到病灶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一.正确看待家庭行为模式
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母慈子孝”,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首先要尽到身为父母的义务,给予孩子的不仅仅只是满足最基本的吃喝,更应该给予孩子健康的心灵。他们是孩子的父母,但是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操控的了对方的一生。然而很可悲的是,大部分父母,仅仅满足了吃喝,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如果不及时疏导,那么他们将用自己“有毒”的方式“毒害”孩子的一生。
操控型父母
操控不一定是个贬义词,如果父母仅仅限制蹒跚学步的孩子的出行,不能说他们操控,最多算是小心翼翼。但是如果孩子都长大了,过度的限制就会没有必要,而这个时候,父母如果不能学会得体的退出,那对孩子的操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是大多父母的“杀手锏”,当孩子做出了令自己不满意的举动时,父母要求他们停止这些动作,遭到孩子拒绝之后,气急败坏的父母往往会说这句话—“我都是为了你好”。一来显示自己对孩子做法的不满,二来突出自己的“霸权主义”—我是你爸(妈),你就应该听我的。
如果他们仅仅是语言上抱怨一下似乎还好一点,但是更多的父母用实践证明了自己对孩子的操控—
“按我说的做,否则我不会再理你!”
“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再也不给你钱花!”
“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你就不再是这个家的一员!”
“如果你违背了我的意思,就等于在我的心口插上一刀。”
更有甚者,他们对孩子的伤害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暴力威胁上,更多的身体力行的证明给孩子看—站在天台上,哭着喊着:你不听我的,我就去死。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极度的自卑与叛逆,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任何一件事,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担惊受怕,会不会遭到父母的批评,久而久之会形成非常强烈的无力感,他没有自我,没有独立的人格。
酗酒型父母
酗酒家庭的正确处理方式就是对于酗酒者充耳不闻,任其发疯或昏昏睡去,扮演着“正常家庭”的样子。然而“正常家庭”的伪装对孩子来说尤为有害。
酗酒就像是客厅的恐龙,为了跟"恐龙“和谐相处,他们选择视而不见。谎言,借口和秘密充斥着这些家庭,给家里的孩子造成了极大的感情困扰。
它会让孩子否认自己的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久而久之,会产生强烈的不自信,试想一个生活在谎言世界里的孩子,如何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真善美?
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类父母为责打孩子找了特别充分的理由与借口—“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孩子稍微一犯错,拳打脚踢男女混合双打,更有甚者,把亲生孩子活活打死的。
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长期遭受虐待,他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暴揍一顿,每天的生活都是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遭受虐待。
父母为什么会打孩子?看看那些被打的孩子挨打之前发生的事吧。婴幼儿时期被打是因为不停的啼哭——父母被哭声烦扰;小学时候被打是因为作业写不好——辅导作业太累;中学时代被打是因为跟同学闹矛盾——养你这么不容易你还给我们找事情。
这些父母觉着自己的权威遭受了挑战,甚至动摇了自己“一家之主”的位置,与其说他们在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来源于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和不安。有的父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去打孩子,但是有些控制不住的,孩子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恐惧中。
言语虐待型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是自己接触这个世界的窗口。可是当自己无所不知的父母,却天天辱骂自己是个“蠢货”,是个“笨蛋”,那你就一定是。他们说你“一无是处”,那你就真的一无是处。
言语上的虐待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上的虐待,因为身体上的伤口可以治愈,而心灵上的伤口却愈来愈深。自己的至亲给自己带来的语言上的侮辱感,会伴随自己的一生。
而这些孩子,将带着不可磨灭的记忆,痛苦着生活着。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爱我能力——自己的父母都认为自己是个废物,这个世界上谁还会认同自己呢?
性虐待型父母
这种家庭似乎很少见,因为乱伦受害者所蒙受的屈辱是独特的,是最残忍的,是无法启齿的,那些是这辈子都不可能磨灭的。
而乱伦事件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女孩子,迫于父亲的权威,就算是母亲都不一定会有所察觉。而孩子们为什么不开口?除了那句——“你要告诉别人,我就打死你”,他们害怕自己再次遭到伤害,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他的家庭从此分崩离析。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希望这个家庭是完整的,希望每个人对这个家庭都是忠诚的,越是受伤害越深,他们反而散发着更强大的力量来维护这个家庭,不论这个家庭有多么的不堪。
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毒害
为什么家会伤人
这些有毒的家庭体系,往往有很强大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些有毒的父母,曾经也深受其害,有的自我救赎了一部分,症状减轻,有的愈演愈烈,不可自拔。
而归根结底,这些人都是不自信的,他们在爱的天平里失去了平衡,于是恨,嫉妒,猜忌,内疚等等占了上风,他们在家庭关系网中,不知道如何自处,只能选择伤害别人,伤害最亲近的人。
唤起你的愤怒,你可以不原谅
家庭带来的伤害比外界任何伤害都来的猛烈,但是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很多人会选择说服自己原谅,甚至要求自己原谅那位禽兽父亲,原谅冷漠的母亲。
可是自己的内心深处是无法原谅他们带来的惨痛伤害的,而原谅的前提,是忘记这种痛苦,并不是一味的逃避。这些痛苦是需要发散出来,大声的喊叫吧,把对他们的不满,对他们的憎恨全部发泄出来。
你需要的是让自己好起来,而不是原谅。
决心与父母对峙
没有顺从父母的期待,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当父母威胁说要收回他们的爱,当和父母抗争时,勇敢起来,不要害怕。
丢掉“我是没有办法丢下他们不管”,“我能怎么办呢,他们是我的父母”,这种意识,当孩子们开始反抗的时候,父母一定会比孩子更害怕失去他们,只是他们强硬习惯了,也习惯了你的软弱。
这么做不是让孩子和父母断绝关系,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有独立的思想,自己有独立的意识,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操控。孩子不必再接受父母的控制,父母也无需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何与父母对峙
1.“首演”前的准备
针对不同性格的父母,先预测好父母的反应,做好最坏的打算。操控型父母可能会更加怪罪别人;酗酒的父母可能会更加激烈地否认自己的酗酒行为;虐待型父母可能会再次虐待。
但重要的并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勇敢大胆的跟父母提出来,坚守自己的立场。
2.平静的对峙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跟父母对峙的时候,父母往往表现的相当平静,这是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是从来不愿意正视并改变这些问题。
当被孩子提出来那一刻,这些父母慌了,他们一时无从反驳,对峙就会格外的平静。而这种情况往往是好事情,父母会为了孩子做出让步,会遵从孩子的选择。
3.激烈的对峙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能做到通情达理的。这些父母碍于面子或者权威,会跟孩子产生激烈的争吵。
但是,也不要放弃,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跟父母对峙并不代表不是好孩子,也不代表不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健康成长。
4.对峙的结果
对峙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愿意听从自己的,改变这种相处模式,这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倘若父母不愿意,那至少,还为自己争取了自由。
5.亲戚们的反应
对峙会影响到每一个与你有情感联系的人,尤其是你的配偶和子女,他们是你与有毒父母之间的间接受害者。对峙之后,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是不要怕,一家人相互扶持才会度过难关。
决定与父母的关系
对峙过后,与父母的关系会形成三条路可走:
第一:父母真正接受你的建议,并决定改变家庭关系。——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至少能从家庭毒害中减轻痛苦。
第二:父母坚持不了多久,又恢复老样子,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最有益的方法就是学会自救,与他们保持联系,但是不要对他们过度期望。
第三:父母变本加厉毒害,那就放弃与父母的关系。——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挑战他们的权威,在对峙之后,对孩子的伤害更加惨烈。
选择第三条路,是最痛苦的一条路,但是这并不代表与父母决绝,此生不复相见。给彼此时间吧,哪怕是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暂时性不联系,时间会冲淡一切痛苦。
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不同于控制型,酗酒型,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带来的伤害很难自救,在与父母的对峙中,遭受性虐待的孩子,无从开口。
他们会陷入思想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去接受专业的治疗吧,选择合适自己的心理医师,承认并释放自己。
最终接纳自己。
《原生家庭》这本书,深刻披露了有毒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恨纠葛,找到问题所在,正视这些问题,并且勇敢的打破他们,要相信自己——这并不是我们的错,勇敢地做自己。
正如同这本书的装裱,坚硬的封面,打开之后柔软的内心,去勇敢的打破这些禁锢的思想吧,学会剥离原生家庭,摆脱原声家庭带来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