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众人所知,它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现在“木桶理论”经常的被运用到学校里学生身上,在大型考试中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要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平均,不能有明显的短板科目。对于偏科的学生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鼓励学生尽量把短板的那个学科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补上来。对于,那个优势学科就少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学校里学生们这样做无可厚非,为了能够有个好成绩这样做也不能说是错误。
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优势科目让它更优。这样才能突出一个人的特点,才能使一个人有所专长,而不是平衡发展。
一个有特点的人,有专长的人总是很容易的被人记住。一个各方面均衡的人,就是没有特点的人总是被人遗忘。
然而,在学校里的理论并不适合社会上。学生时代就那么十几年,我们早晚都要步入社会的。如果在社会上依然的运用学校里所学的“木桶理论”均衡的发展自己,那么很可能就是平平庸庸,不会做出有多大的成绩。
所以,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我们应该做的是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那些在事业上很成功的人,都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他们并不擅长,反而更可能是显得有些“弱智”。但那又怎么样,没有任何人说他们是失败的,是没有能力的。比如说这样的人有我们孰知牛顿、爱因斯坦等等。
在运动中有这样的一种理论,某项运动技能足够突出,足够强大的时候反而会把所不擅长的那项技能给掩饰掉,并不会影响整个运动水平的发挥,也不会影响在大赛中的比赛成绩。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依然在这个社会上过得潇洒自在。比如:饭做得好就可以做一辈子的厨师;某项运动能力强,就可以做运动员参加各种比赛;衣服做得好,就可以做服装设计师等等。靠技能吃饭的人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
为什么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平平庸庸,没有做出自己的事业成就呢?可能就是被在学校里学习的“木桶理论”给害的,他们大脑里深深地刻印着要全面发展的理念。以至于,关注很广,精力分散,时间不够用,最终哪个方面都没有做好,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没有自己的特色。被埋没在人才济济的人群中。
“木桶理论”运用在一个人的能力素质上是错误的。均衡发展,意味着时间精力的分散,意味着没有特点,没有专长。
正确的做法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职业,把自己的专业做深做精,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级人物,再发展其它方面的能力。这样的适用于大多数人。
很多牛人大咖都是同样类型的人,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里很牛,出了这个领域就可能什么都不是。李笑来老师也曾这样的建议他的读者们,在一个专业里精耕细作,有成绩之后再跨专业也不迟。这样的多维度发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经过认真的考虑,我要在写作领域发展了,与运动健康结合,成为一名运动型作家。我的读者朋友们,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