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01

荒芜凋敝的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是他恢复元气的心灵港湾。

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双腿的截瘫无异于整个世界的轰然坍圮。不惟脚下的路走不了了,人生的路也不知在何方。

是该活下去还是干脆做个了断,需要年轻的史铁生做出选择。人生是一片盐碱地,命运就是这般残酷。

有个同学,小时候长得粉嘟嘟的,十二岁的时候跟人上山打栗子。一颗土坷垃用力抛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沿着刺茸茸的毛栗擦过。女孩突然腿下一软,啊地一声倒在地上,再也爬站不起来了。

坐在椅子上的女孩,正值最好的年华,生命之花还没来得及绽放,未来的很多可能变成了遗憾。女孩想,我还没看过大海,我还没爬过真正的高山……心里满满的不甘。

刚开始的几年,整天怨天尤人。怨父母不该近亲结婚,怨恨他们不该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艳阳的天,她坐在轮椅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女孩穿着好看的旅游鞋,风一样地飘来荡去。

这就是命运。要想活下去,就要与命运和解,史铁生也是一样。他每天像上班一样,摇着轮椅去荒芜的地坛。

走过失去光泽的朱红门,看着曾经耀武扬威的琉璃瓦,来到铺满爬山虎的围墙边。斑驳的阳光打在他身上,光阴一刻不停地在他身上移动,从红日走到中天,最后撒下一抹晚霞。

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死是一件迟早要来的事,不需要急着去做。人生即便旅途颠簸,也不必中途下车。

地坛陪伴了史铁生五十多年,他郁闷时去地坛,高兴时也去地坛,仿佛是一对好朋友。

有残疾的人,往往心理敏感。曾经说服自己的那些理由,一遇热便化成一滩软泥,像巧克力。所以,要不断地去地坛的角落修炼,吸收大自然蓬勃的力。

我大学时有个同屋脚跛,住在我下铺。有时的夜,会听见他烦躁地用力锤击床铺。我小心翼翼地翻身,唯恐一点噪音触动他脆弱敏感的神经。

02

残疾给史铁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可母亲的痛要沉重十倍。史母是个智慧、隐忍的女人,默默地在背后看着孩子。不絮叨,不添乱。

如果他自己解不开这个结,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每天默默地帮儿子准备好东西,目送他摇着轮椅出门。

两只眼睛失神地望着门口,盼望着儿子早日走出来。

读到这里,我已泪目。

有时候,她会去地坛找儿子,找到了便远远地看一眼。儿子安好,便是晴天。如果不见儿子的踪影,就满园子地找。

那时的铁生,完全陷入自我的世界里,顾不得体会母亲的悲哀。

后来,一个逛园子的游客感叹天坛之大,铁生才知道母亲寻寻觅觅的辛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