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種性地品〉,下面是〈趣入地品〉。
己二、趣入地(分二科) 庚一、結前生後
【如是已說種性地,云何趣入地?】
這個聲聞地一共分三大段,第一個種性地、第二個趣入地、第三個是出離地。這種性地這一大段說完了,現在怎麼叫趣入地。
這是第一科結前生後。第二科是標釋差別,標釋這個趣入的差別。分三科,第一科是總標。分二科,第一科是嗢柁南。
庚二、標釋差別(分三科) 辛一、總標(分二科) 壬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若略說一切,趣入地應知,謂自性安立,諸相數取趣。】
就是有這四個相貌。這是嗢柁南的標,下面是長行。
壬二、長行
【謂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趣入者所有諸相、若已趣入補特伽羅。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趣入地。】
這是自性、安立、諸相、數取趣,這四個相貌,用這四個相貌來解釋這個趣入地。這是總標。
下面第二科別釋,分四科。第一科先解釋自性,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辛二、別釋(分四科) 壬一、自性(分三科) 癸一、徵
【云何趣入自性?】
這個趣入地,來到佛法裡邊來,他本身的相貌是什麼樣子呢?這個「自性」是不共於其他法,單獨他有這種體相的叫做「自性」。這是徵。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辨相,說明他趣入的相貌,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又分三科。第一科唯趣入。
癸二、釋(分二科) 子一、辨相(分二科) 丑一、辨(分三科) 寅一、唯趣入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本性成就涅槃種子。若於爾時有佛出世,生於中國,不生達須蔑戾車中,乃至廣說,初得見佛及佛弟子,往詣承事,從彼聞法得初正信,受持淨戒、攝受多聞、增長惠捨、調柔諸見。】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本性成就涅槃種子」這個人,安住種性這個補特伽羅他真是幸運,他的本性就是法爾的就成就了這涅槃的無漏種子,不需要努力他就有這個善根,這真是好。「若於爾時,有佛出世,生於中國」,若是在那個時候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出現世間,「生於中國」那麼這個有種性這個補特伽羅也生在佛出世這個地方。「不生達須蔑戾車中」,他不會生到那個邊地、樂垢穢的種性中。「乃至廣說,初得見佛、及佛弟子,往詣承事」,他能夠有時間,把所有的這些塵勞的事情放下能到佛那兒去,到佛弟子那兒去,「承事」能為佛做事、為佛弟子做事情。「從彼聞法」,從佛及佛弟子聽聞正法。
聽聞正法呢「得初正信」,因為他有種子他有這個種性,所以聽聞正法他就得到正信了,就是相信了苦集滅道這個道理。相信了以後,「受持淨戒」,他就不敢做惡事,因為相信有善惡果報所以就受持清淨的戒法,惡事不做。「攝受多聞」,「攝受」就是「積集」,積集多聞一直聽佛說法,聽一次再聽一次、聽一次再聽一次就是「攝受」,就是增長智慧。「增長惠捨」,他有了智慧的時候,有了聞所成慧的時候他也就有一點慈悲心;感覺眾生是苦,他能夠「惠捨」,惠捨自己的財富救護這些貧苦的人,也能供養三寶。「調柔諸見」,知道自己有我見、我所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是錯誤的,自己認錯了,就是用佛法來調柔來融解自己的邪知邪見。這個「調柔諸見」實在來說就是修了五停心了,開始修五停心修四念處了。
那麼這就叫做「趣入」,就是開始從凡夫地向聖人地方去了,向前進步了,這是叫做「趣入」,成就了信戒聞捨慧。
現在第二科將成熟。
寅二、將成熟
【從是已後,由此法受、由此因緣,身滅壞已、度此生已,獲得六處異熟所攝殊勝諸根、能作長時轉勝正信生起依止,亦能與彼受持淨戒、攝受多聞、增長惠捨、調柔諸見、轉上轉勝、轉復微妙、為所依止。復由如是轉上轉勝轉復微妙信等諸法、更得其餘殊勝異熟。由此異熟、復得其餘隨順出世轉勝善法。】
「從是已後」就是成就了信戒聞捨慧的善根之後,他這樣子栽培了以後。「由此法受」,由於他秉受了這個信戒聞捨慧這樣的正法,他這樣信受奉行了叫做「法受」,這信戒聞捨慧這五種法他能領受奉行、信受奉行了。「由此因緣」,由於此信戒聞捨慧的因緣。「身滅壞已」,這個身體老病死結束了之後。「度此生已」,過了這一生以後,他就「獲得六處異熟所攝殊勝諸根」,他就又得果報了,得到這個「六處異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果報,屬於這六處範圍內的「殊勝的諸根」,就是特別強盛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比前一生更殊勝了。「能作長時轉勝正信生起依止」,他前一生聽佛說法得到信心,那信心還不是十分的強,但是那個信心「能作長時」的相信佛法,「轉勝」又進一步成就了殊勝的「正信」生起的依止,那個正信生起以前一生得到的正信為依止,依止前一生的正信第二生就成就了更殊勝的正信,這個殊勝正信的生起以前一生的信心為依止的。
「亦能與彼受持淨戒」,你前一生你在佛邊受了戒,就給後一生「亦能與彼」後一生受持淨戒作依止。「攝受多聞」,你前一生在佛邊多聞佛法了,為後一生「攝受多聞」作依止。「增長惠捨」,你前一生歡喜布施供養三寶,也為後一生「增長惠捨」的一個依止。「調柔諸見」,前一生你相信了佛法,用佛法的智慧來化解自己的這些我、我所見,那麼後一生這個「調柔諸見」以前一生「調柔諸見」作依止。「轉上轉勝,轉復微妙,為所依止」,你前一生得到信戒聞捨慧了所以後一生又得到信戒聞捨慧,但是後一生的信戒聞捨慧比前一生就進步了叫「轉上」。「轉勝」就是後一生得到的信戒聞捨慧勝過前一生的信戒聞捨慧的。「轉復微妙」,後一生、後一生、再後一生你的信戒聞捨慧更殊勝、更微妙、更好了,這是「轉復微妙」。「為所依止」,總是前一生為後一生的依止,展轉的作依止,這樣子。
「復由如是轉上轉勝、轉復微妙信等諸法,更得其餘殊勝異熟」,又得後一生、後一生的殊勝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果報,就又得到殊勝的果報了,展轉的殊勝。「由此異熟,復得其餘隨順出世轉勝善法」;「由此異熟」,由於你前生的善根,前一生、前一生、後一生、後一生,所以你的果報,「由此異熟」由你現在得到的果報,「復得其餘隨順出世轉勝善法」所以又得到這一生你得到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隨順出世間轉勝的善法」,更殊勝的善法。你這一生得到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順於聖道,順於出世間的善根的成就、善根的學習,順於後一生順於聖道的修習,無論怎麼苦他不在乎。這個眼耳鼻舌身意不會常常有病,就是有病也不障礙你也不用告假,他還是照樣可以修行。這是什麼呢?他就是「順」,「於後後生轉轉勝進」、「隨順出世轉勝善法」。
午三、結
是名將成熟。
「是名」叫作「將成熟」,這個「將成熟」就這麼講。這就是把那個最後有身不在內,這叫做將要成熟了。是第三科結。
《披尋記》七八一頁:
於後後生修集諸根等者:此中諸根,謂信等法,如下說有上中下品三善根故。從趣入後,或經一生,或二或多展轉勝進,是名轉上轉勝。若已獲得最後有身,是名轉復微妙。
那就是已成熟了。
這第四科叫已成熟,分三科,第一科徵。
巳四、已成熟(分三科) 午一、徵
【云何已成熟?】
云何叫做已成熟呢?
午二、釋
【謂所獲得最後有身。若住於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
午三、結
【是名已成熟。】
這叫做已成熟。
(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