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先生已经去世两年多了,每每听到静波老师朗读他的作品,就感觉他还在人间。
尽管他今生的肉体已经不再了,但他的作品在,他就在。
先生在《三十岁后始觉悟》这篇文章中写道:人从小就要发现自己最合适做什么,做什么才最快乐。
这和主流的价值观不太一样,与我而言却仿佛觅到了知音。
我从小就和别人不太一样,喜欢思考多过行动,所以,总是不合群。
于是,我周围鲜少有认同我的人,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怪人。
我也曾放下自我,迎合他人。
可是,真实的自我如此强大,她由不得我半点伪装,于是,我开始一点一滴地尝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表达自己和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和见解。
主流成功学告诉我要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成为家族的骄傲。
先生却告诉我: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
如果每天都成功的话,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这是多么智慧、多么治愈的话语啊!
尽管过去的种种经历让我身心俱疲,我仍在继续寻找着最合适自己做的事情,寻找着快乐。
成功离我十万八千里,但我已不再执着。
我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同,一路走来,我都在寻找着丢失的自己。
成功路上那么拥挤,我们可以开辟出更适合自己、更快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