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消费观吧。
很多人对于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什么时候应该买什么、永远不必要买什么以及吃喝玩如何花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且思路清晰,见解独到。甚至会觉得自己的消费观念应该是对的,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就是别人有问题。
老实讲,我有消费观这个概念也是上了大学以后。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购买以及自己的主观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消费观也应运而生。
我是一个家庭条件很一般的刚读研的研究生,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在没人管的情况下长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懂事,甚至说是邻居眼中的好孩子,爸妈对我都比较放心,而且对于钱的看法也没有那种守财奴的思想,所以在我花钱方面没怎么管我,一般我想买什么就会买什么,要钱也很轻松。
不过虽然这样我也不会买什么接受范围以外的东西,虽然他们不怎么管我,但我还是知道那个度的界限在哪。这应该也是他们对我放心的原因之一。
我没有细细算过我每个月到底花多少钱,我一般是没了就问家里要,一般先问我爸要,花完了再问我妈要。
可能这算得上是父母离异的好处吧。
一般也不会花很多,我爸一个月给我1500-2000,这样的话问我妈的话最多要1000,如果不是需要买衣服或者别的大件物品,每个月是在2000左右。
这个钱其实已经活的比较滋润了,在大学期间,除了一年多一点时间在异地,别的都是单身,所以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我本科宿舍有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室友,但是他爸妈尤其是他妈对他管的特别严,所以他自从有个女朋友,过日子像极了乞丐。虽然大学期间房都给他买好了,但是生活费是按天给的,一个月才1000多一点。
可能他这样的只是少数,因为他家挺有钱的,但是在学校还没我过得滋润。
我虽然小的时候一直希望如果自己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该多好,但是也很庆幸有现在的父母,他们虽然也有缺点,但他们都很爱我,尤其是现在什么都会尊重我的选择。
说回正题,大学以后开始不定期就要买很多很多东西,最开始的时候是先买杯子,因为我喜欢用保温杯,虽然可能几十的也够用,但是我比较喜欢精致一点,两三百的话觉得有点超出我的范围了,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一百多的,紫色的,我很喜欢。品质也不错。
然后就是衣服鞋子,衣服我真的是个小白,而且我不喜欢换品牌,所以就是每次买衣服都在一家店里买,春夏秋冬。高中之前都是家人带我买,每次只要带我去森马就可以买到我需要的一切。只是大学以后被我换成了美邦,不是因为楚雨荨,是因为周杰伦。
鞋子是受我发小影响,之前我觉得鞋子穿起来合适好看就行,她就给我各种安利耐克跑步鞋的舒适,也让我知道了一个新名词,踩屎感。
然后我在她推荐下买了一款耐克的zoom跑步鞋,我对鞋系列不太懂,大概是吧。600多好像,不知道有没有体验到踩屎感,但是体验真的好很多,从此买鞋就冲着这个感觉来了。
再之后的时候买东西的时候就喜欢买精致的同时选择自己接受范围内最好的,虽然有时候价格略微贵一点,但是得到的是心理与生理上的愉悦,这些才是消费的真正快乐吧。
而且一般来说,当你购买价格高的物品的时候,也会得到更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在时间上,你可以用的更久,其实长远看来,也算是效益最大化。
长此以往,我在购物上就有了一点自己的小思路,希望有那么一点点的品质生活,虽然有时候是多花钱了,但是我觉得我这个岁数该有一点自己的认知了。我现在的消费观念对我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现在都没什么追求的话,可能我以后满足的阈值要低得多。
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虽然还没有收入,但是我对自己将来的收入已经设立了最低标准,我也会让自己更加努力,至少,也不能让自己失望啊。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连自己都不善待的人,如何善待别人呢?
所以说到我的消费观,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营造精致的品质生活的同时保持在自己能接受的最大限度即可。为了追求所谓的品质而无视自己的水平是不可取的。
最后,消费观的存在是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的,有怎样的消费观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