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书少,得本书宝似的。对写书的人更是从心底里敬若神明。但咱小村子里生长的孩子几时得见一写书的人?还别说,十几岁时我还真的就见识了一位“作家”!但也因此彻底的摧毁自己人生的信念。
那时我还是个初中学生。偶尔借阅同学的一本书,是一位当地作家写的,天马行空,厚厚的一本,那时因为年龄小也读不懂好、差,就是觉得能写出那么厚一本书的人特了不起!听说我的那位同学的姐姐跟作家很熟,我心里非常的羡慕,觉得认识、哪怕只是见过一位作家是多么幸运和荣耀的事情啊!因为这份羡慕,我不自觉的跟那位同学越走越近,时不时的问起那位作家的事情,然后自己在深夜里把来自同学的点点滴滴的描述拼凑成一位作家的形象,并且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光辉。
快毕业时,我控制不住自己那份向往,求同学带我去朝拜那位作家,同学为难的说其实那位作家只是姐姐理发店里的一位常客,我们去了也不一定刚好遇到他,但我还是坚持去碰碰运气,万一得见真容呢?同学也是因为抄了我大半年的作业,不好推辞,就答应下来。
我们怀着朝圣地信念,顶着夏日的骄阳同骑着一辆快散架的大轮自行车,晃晃悠悠的跋涉了五十多里地,来到同学姐姐所在的小城。也应该说很不幸,那个午后,我真的见到了那位“作家”!我们扭扭捏捏的一进门,同学姐姐就说:“我一回家你们不是天天追着问写《某某》书的作家嘛,正好今天大作家在这儿呢!”说着一指,我就看到了我日思夜想的作家:一位捧着理发店天真浪漫的小学徒的嫩手,调笑着给她看手相的男人!
当时,也是因为一路又累又饿,我真的是觉得眼前一黑…… 说真的,我还真就没看清“大作家“的模样,印到我记忆深处的是那份轻佻和猥琐,这彻底颠覆了作家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心目中的作家即使不是都如鲁迅先生的刚正坦然,或徐志摩的风流倜傥,但总不至于坐在小理发馆里一脸媚笑的给洗头小妹看手相吧?
我承认自己的脆弱,真的,我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心中的圣殿一下轰然倒塌了!夸张的说:“我的人生从那时起失去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