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月了,才发现二月只有28天,就把这篇发在2月29日吧哈哈。
每年都是回老家农村过年。大年三十早上赶个早集,对联、鞭炮、松树枝这些是必买的了,当然根据习俗,芋头(玉气)、蒜苗(会算)、青菜豆腐(清清白白)、鱼(年年有余)等也是年夜饭必吃的菜。吃完午饭,全家男人们女人们陆续开始准备年夜饭,下午四点左右陆续听到左邻右舍的鞭炮声,如果菜还没准备好就得着了急,祭完祖先放完鞭炮终于开始吃年夜饭了。每年大年三十是侄女的生日,所以午饭过后还赶过去给她抹了个蛋糕,顺便把孝敬老人的东西拿过去。吃完年夜饭收拾完,又去给小寿星过生日,每年如此。
勤劳的妈妈还做了米凉粉和凉虾,每个亲戚家送点过去,吃法可甜可酸可辣,祛火的好东西。
初一早上家里男人们要最先起床放鞭炮。等收拾完吃完早饭太阳已经老高了,哥哥已经等着我们一起去爷爷的坟上烧香,初一是爷爷的忌日,四年了!……
中午在大姨家吃饭,第一次做丝窝糖,甜而不腻的麦芽糖跟香糯的豆面融合,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一毛钱五个,一个刚好绕一个指头一圈。
我家离大姨家不过一千米远,看看这张图片,小孩子跑前面去了,大人走在中间,奶奶在后面慢慢走。我读大学时,奶奶还自己种地,自从腿摔断一次,加之爷爷走后又得了糖尿病,身体已不如从前。
初二去去了一个临镇的一个古村落,这里的人热情好客跟这个村子的古老相得益彰。
去程海边吃了一顿程海鱼,顺便去朋友家喝茶,在他的甘蔗地里吃甘蔗,甜得!每个人的家乡都是美丽的。
初三,全部去爸妈家烧烤、家庭小麻将各种。在这个全年忙碌的村庄,此番全部家人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真的是难得的。
初四,初中同学聚会,能来就是情谊。
初五,二婶家请客,又是吃喝玩乐一天。
哥哥一个人上山去采黄连,他为什么不叫上我呢,那可是我们兄妹俩小时候爬过无数次的山,暑假的中午,寒假的清晨……爬到山里,太阳怎么还没照到身上呢,我跑去洞里躲着,等太阳照到此地,哥哥都快拾好柴火了。
初六,一个人去集市上采购了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然后去山里杀鸡祈福做饭吃。
小时候就跟山羊一样,嚼这种叫酸草子的植物,还真好看。
看两个小朋友啃苹果的饿相。
从山里回来已是下午两点了,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刚好有朋友来家里坐,现摘了个木瓜待友。
哎,离别总是这样的,一个人踏上返程路。路上经过观景点,停车观看了一番,因为想到了沈复的《浮生六记》,那种观景的精神震撼了我,何况我又不用登高,只需停一把车而已。
海拔升高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
日子总过得太快,正月十五的棒棒会赶完,这个年总算是过完了罢。
上班路上,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