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有人自制香肠,那味道至今难忘。如今长大了,我还是放不下那个执念。趁着农村老家杀猪,我决定自己动手做香肠。
准备材料时,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有人洗肠子,有人切肉,有人准备调料。我们买了磨肉机,把肉磨得细碎,然后加上盐、料酒等调料腌制。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往肠衣里灌肉。一个下午的功夫,终于把香肠晾晒好了,满心期待时间的酝酿。
晾了几天后,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根切开尝尝。香味扑鼻而来,可一口下去,问题来了——肉磨得太碎,盐放得太多,咸得难以下咽。这可怎么办?原本想送给亲戚尝尝,可又怕他们吃不下去,闹笑话。我们一共做了20多公斤呢!
不过,转念一想,好不好吃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动手,享受了制作的过程。既然味道不够完美,那就想想别的办法吧!
我发现,把香肠切成薄片,拿来煮米线或面条,当早点的“帽子”,味道刚刚好。或者用来炒花菜、白菜,也不用再放盐,咸味正好。这样一来,这些香肠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虽然没达到预期的美味,但至少没有浪费。
这次做香肠的经历让我明白,有时候结果不完美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体验和乐趣,还有学会灵活变通,找到新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