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不过是摆脱他人的期待,寻找真正的自己

“迪莉娅死了。”

16岁的高一学生,父母的骄傲,这个外表乖巧、勤奋、温顺的女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母亲玛丽琳,因为爱情和意外到来的孩子中断了学业,医生成了她曾经的梦想。她不愿意当母亲那样的家庭妇女,最终却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她想过改变,抛弃了家庭和孩子离家出走,想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愿望,然而第三个孩子的到来,让她不得不回归家庭。

不能仅仅指责母亲的自私 。作为女人,我们了解,为了家庭我们的放弃多少追求。但无疑母亲的这次出走和回归,在年幼的迪丽娅内心种下了一颗不安全的种子。年幼的孩子将让母亲开心和留下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于是她顺应母亲的一切愿望。而母亲沉浸在通过女儿实现自己梦想的幻想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并非女儿的本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母亲玛丽琳是自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他们不应该成为母亲用来填充自己人生缺憾的那个角,打着爱的名义给孩子以不能承受的重压,这是导致迪莉娅毁灭的主要原因。

父亲詹姆斯,第二代移民,他一直努力想要融入美国人的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欢迎,被接纳,有很多的朋友。其实这些都是源于他自己童年的创伤。他看见纳斯被人捉弄,儿子的羞怯和迟疑激怒了他,因为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孩童时的经历。

往往我们被激怒,并非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相似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曾经的痛苦和不堪的过去。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不能自我治愈,我们也无法给孩子健康的爱。

迪莉娅的死让全家人伤痛,也让全家人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逐渐看清了自我,最终他们在伤痛中愈合,世界也会复原,每个人都在这场悲剧中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和家人。代价大了点,而我们每个人,在读完此书后都可以更好的反思,我们是否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是否给了孩子,配偶不该有的期待与压力。

愿每份爱都能以健康舒适的方式出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