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部战争大片《长津湖》在全国影院热播,网络上一片热议,今天上午票房已突破24亿。我所在的城市因为疫情,所有的电影院未开放,人员又不能随意离开这个城市,因此无缘目睹这一大片,只能从网络上看看热闹。不过有朋友转发美国纪录片,长达二个多小时的《长津湖战役》,倒是看了一遍,发现片中对我军的评价虽有些贬低之嫌,但基本上还是比较客观的,坦言了这一仗美军的失败。
以往对长津湖战役宣扬得比较少,近些年各种媒体已经有较多的报道、评论和分析,对战役的情况国人已经比较了解了,但是,对战役的教训和深刻反思,至少在公开媒体,鲜有披露。有关内容当然需要保密,但大的粗线条的反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逝,应该可以谈谈了吧?
一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初期进行的一次最惨烈的战役。这次战役,我军在极其恶劣的天气下,武器装备和物资保障严重匮乏,以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发起了作战,全歼了美国陆军31团(北极熊团),这是抗美援朝中美军唯一整建制被歼的团级战斗队,包围、重创了美陆战一师,该师在遭受沉重打击后仓皇撤逃,从咸兴的兴南港乘船南逃,从此以后,美军再也没有踏上北朝鲜的土地。
长津湖战役是中美双方两支最精锐部队的较量。首先说美陆战1师,该师是美军最早组建的陆战师,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琉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把骄横的日军彻底打残。朝鲜战争开始后,参加了釜山防卫战、仁川登陆、汉城战役。海军陆战队的格言是“永远忠诚(Semper Fidel is )”,该部队是美军中训练最严酷,体魄最强壮,武器最精良,作战打头阵的部队,是美国军队中一等一的主力。
我军投入的9兵团三个军,则是粟裕手中准备解放台湾的主力兵团,是华东野战军的百战雄师。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中参加过的战役战斗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从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均为主力。20军前身为新四军1师,师长为粟裕,解放战争时期为华野1纵,叶飞任司令员兼政委;26军前身为华野7纵,司令员为王建安;27军前身为华野8纵,司令员为许世友。后来这些纵队司令员在1949年均被任命为兵团司令员,55年授衔时都是上将。从这些指挥官也可以看出,这三个军是我华东野战军最精锐的部队。
第二次战役的战略布势是这样的,我军集中了9个军的兵力,西线6个军,攻击美第八集团军的美军第2师、韩军第7、8师,收复平壤及三八线以北主要地区;东线9兵团的3个军,首先围歼第十军孤军深入的陆战1师和美7师31团,尔后攻击龟缩不前的美3师和配属的韩军部队,收复朝鲜北部的东海岸地区。
战役开始前,美军进行了大量的空中侦察,均未发现我9兵团的踪迹。美陆战1师在麦克阿瑟将军和第十军司令官阿尔蒙德的严令下,沿着公路向西北方向搜索前进,由于复杂地形的阻隔,与齐头并进的美3师、美7师、韩首都师、韩1师已经拉开距离,成孤军深入之势,27日下午,到达长津湖地区。
相对麦克阿瑟的狂妄、阿尔蒙德的急燥莽撞,陆战1师指挥官史密斯少将是位极冷静的战将。朝鲜战争前他已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副司令和参谋长,战争爆发后,因为其出众的指挥才干和行动前深思熟虑行动后果断坚强的个性,临危受命担任陆战1师师长。他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多次对日军的作战,特别是亲自经历极其惨烈的冲绳岛之战,对日军那种视死如归的气概深有感触。虽然没有与中国军队作战过,但是他认为,对中国军队的任何轻视都是致命的。
空中侦察没有发现大部队行动的迹象,史密斯将军没有阿尔蒙德这么乐观。根据西线传来的情报,以及不久前云山之战中志愿军大部队也是在空中没有任何情报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他预感到危险正在逼近。
麦克阿瑟将军和第10军司令官阿尔蒙德不断严令史密斯加快前进速度,尽快前出至朝中边界。史密斯没有盲目听从上级命令,他有一种不祥的预兆,特别是途经古土里的水门桥时,桥梁居然没有破坏,他预感到他的一万多官兵可能钻进了一个精心布设的口袋。抵达长津湖地区后,全师和31团部署在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等几个相隔只有一二十公里的村镇,他立即下令所属部队停止前进,首要任务而是构筑防御工事和火力网。同时命令工兵在下碣隅里用推土机立即抢修一个简易机场。
二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将军是一员儒将,是我军中少有的经过系统军校学习的高级将领,身经百战,战功卓著。16岁时进入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习,19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与中共党员陶铸、许光达、张宗逊等同志为同学,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一直在重要指挥岗位上,从红军时期开始,历任军参谋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参谋长、1949年2月任9兵团司令员。上海解放后,率部在东南沿海训练渡海登陆作战,准备担任攻台第一梯队。因为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7月攻台任务暂时取消,9兵团编入东北边防军,向北集结在鲁南地区。10月份接到军委命令提前赴东北,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请示军委:“装备尚未调整,冬衣未发”,请示暂缓北行,未获军委同意。
9兵团在这种情况下,星夜兼程赶赴东北。十月份的东北,天气开始寒冷,经过沈阳火车站,前来送行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见到20军副军长廖政国时大惊,说穿着这样的衣服入朝,会被活活冻死的,连忙脱下自己的大衣给廖政国,并强行拦停了几列火车,从沈阳仓库中调了一批冬服给当日经过的几列军列上的官兵。但是军情紧急,军列也无法在沈阳耽误太多时间。
宋时轮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向负责志愿军后勤保障的高岗汇报了这一紧急情况。东北军区立即调拨御寒衣物,根据抗美援朝后勤经验总结资料记载,截止到11月18日,东北军区一共向9兵团发放棉衣14万件,棉鞋17万双,棉背心18万件等。从这个统计数字来看,东北军区发给9兵团的御寒物资数量不少,以9兵团入朝15万人计,除了棉衣还差1万件,其它都是超额发放。
有些文章以上述数据作为9兵团不缺衣物的一个证据。且慢,首先,这些衣物足以抵卸严寒吗?笔者曾在北疆高寒地区生活过几年,野外训练时,棉衣棉鞋在零下十度左右还是可以支持的,在寒下三十度以上的寒风中,必须要有大皮帽、皮大衣、大皮靴、皮手套、棉衣棉裤等四皮二棉方能维持生存,缺一不可。一次野外训练时,仅仅因为嫌皮大衣太重,换了一件南方发的棉军大衣(外表看不出来),白天还好,晚上七八点钟在山头上,气温达到零下26度,寒风一吹,感觉跟光屁股一样冷,清鼻涕止不住的流,流到脸上马上冻住,意识渐渐凝固,一阵阵幻觉袭来,赶紧去车上跟驾驶员换一件大衣,不然就冻死了。其次,9兵团的各部队已经穿插到各自作战区域去了,崇山峻岭、冰天雪地,又没有汽车,也没有国内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有什么方法将这些衣物送到每一位战士手中?显然是不可能的。
按照志司的作战计划,9兵团在宋时轮司令员的指挥下,昼伏夜出,张开了一个大口袋,把美陆战1师包在里面。按照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东西两线以优势兵力分别包围了美军两支主力部队,力争一举歼灭,一战定乾坤。当时麦克阿瑟不断向华盛顿要求增派军队,但是时任美国防部长的马歇尔和参联会主席布莱德利最清楚,美国本土能够派得出的只有空降82师,这支部队重点考虑欧洲战场,当时刚成立的华约与北约在欧洲剑拔弩张,朝鲜战场只有麦克阿瑟自己想办法了。麦克阿瑟在朝鲜已经黔驴技穷,象美2师、3师都是与韩国部队混编,一个师韩国人超过8千,美国大兵只有五六千,根本不能打硬仗。因为陆战1师是麦克阿瑟将军手中的王牌,假如消灭了,美军的战斗力必然大受损伤。
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次战役,计划于11月25日于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让敌军首尾不能相顾。这时气候发生变化,朝鲜东部降起大雪,宋时轮和兵团副司令陶勇,参谋长覃建商量后致电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由于天降大雪奇冷,队伍无法按计划集结到作战地点,要求推迟2天,彭德怀同意了。
11月25日,我西线13兵团及配属的部队发起进攻,美第八集团军开始撤退。由于东线的第九兵团迟两天发动进攻,东线的美第十军似乎高枕无忧。曾任驻日盟军情报处长的阿尔蒙德亲自坐飞机空中侦察,大雪中的森林和原野一片洁白,没有部队行动的痕迹,他仍然“坚信不疑”总司令麦克阿瑟说的“圣诞节回国”那句话,敦促史密斯继续前进。
三
1950年11月27日晩上,夜幕降临的很早,疲劳了一天的美国大兵,除了站岗放哨的之外,大多钻到睡袋里避寒,有些已经进入梦乡。
山谷中、森林里突然响起了一片刺耳的喇叭声,陆战1师的官兵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军号的声音,美军中许多幸存的老兵后来回忆,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这种尖锐的号声,成为他们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作为一个老兵的我,一听到这种号声就会热血贲张,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冲锋号。
陆战1师及配属部队的五个驻守点都遭到攻击,在密集的弹幕掩护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每个阵地、火力点、坚守的房屋,都受到攻击。
首先被围歼的是新兴里之敌,由于情报不准确,当时认为驻守新兴里的是美军四个连。我军决定杀鸡用牛刀,使用80师一个师加强一个团实施进攻,战斗打响后发现敌军远不止四个连,后来核实,驻守该地的,是美7师的31团,还有配属给31团的其他部队,包括第32团1营,第7师野战炮兵第57营的一个重迫击炮连,一个高射机枪连,这些部队总人数达到约3500人。杀鸡用牛刀变成杀牛用牛刀了。
有着“北极熊团”之称的美军31团,是战功赫赫的部队。团长麦克莱恩的个性跟麦克阿瑟一样的狂妄,对史密斯的小心谨慎不以为然,驻防下来后,没有严格按史密斯的命令构筑全面的工事,建立防御体系,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全团被分割成几块,但是由于该团坦克、火炮和自动武器的巨大优势,很快形成防御火力网,给我攻击部队造成很大伤亡。
陆战1师的各支部队都陷入我20军、27军的重围,被分割成五块,团团围住。幸亏史密斯有先见之明,构筑了完整的防御工事和绵密的火力网,同时,11月27日正好是农历十八,月明星稀,如同白昼,这种夜晚有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一方。这些条件帮了美军大忙。11月28日天亮时,史密斯率领的部队除了31团被分割成几块外,其余均以团为单位形成环形防御,虽然伤亡惨重,但防御体系也还稳固。
11月28日夜幕降临时,北风呼啸,气温进一步下降,达到零下四十度。我军又开始攻击。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詹大南亲自指挥对美31团的分割围歼。
美军第10军指挥官阿尔蒙德少将和第7步兵师指挥官巴大维少将,相继乘坐直升机飞临第31团阵地打气,试图让第31团固守待援,同时美军陆战1师也派遣坦克部队前来救援,然而很快就被击退。
11月29日凌晨2时,美军第31团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率部突围,被伏击的志愿军击毙;11月30日晚,志愿军再一次强攻,美军第31团残部试图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突围。然而在突围途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伤亡巨大,至12月1日清晨,第31团已经没有成建制的连队了,除了极少人员数沿湖面溃逃成功之外,余部被全部歼灭。31团的“北极熊团”团旗被我缴获。
从28日开始,史密斯就开始收缩部队,用坦克开道,使用猛烈的炮火攻出和掩护,突破包围圈。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几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不能不惊叹史密斯的先见之明,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包围圈内运送了大量的弹药、粮秣、药品、被装、油料,运走了五千多伤员,又送去了五千多兵员补充。
12月5日,麦克阿瑟终于同意陆战1师突围。这时的极度严寒天气,我志愿军防守的有些山梁,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四十几度。许多官兵在严寒中壮烈牺牲,根据资料记载,有三个连队成建制冻死,成为“冰雕连”,他们是: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外,也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
陆战1师撤逃的过程中,基本没有遇上大的阻击行动。我军弹尽粮绝,人员损失过半,剩余的人员也身体非常虚弱,已经无法组织大规模的阻击和追击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部队不断阻击敌人,对敌军回撤必经的水门桥,我20军两次将其炸断,迟滞了敌军多日撤退行动。
12月24日,美第10军最后一支部队从兴南港撤离,25日,我20军及随后赶到的26军占领兴南港,历时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落下帷幕。
四
长津湖战役过去七十一年了,在怀念先烈缅怀英雄的同时,是否有必要作一些深刻的反思?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没有看到,谁应该为长津湖战役巨大的损失负责?
假如第9兵团有足够的御寒冬服,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基本上可以肯定,美陆战1师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被歼灭。朝鲜战争的历史也许将改写。有的人说,天气寒冷,连美军也有上千人冻伤,冬装再多也很难避免冻伤。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部分人一般的冻伤,与严重冻伤造成整支队伍失去战斗力,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类战争史上,不断出现严寒影响战争进程的战例。1812年冬,严寒让踏遍欧洲的拿破仑在莫斯科失败,50万大军仅剩一万多人逃回法国;1939年冬,严寒又让入侵芬兰的苏军遭受严重损失,只能捱到来年春季得以扭转败局;1941年冬,又是严寒挡住了纳粹德军进攻莫斯科的脚步,最终兵败莫斯科城下。
1950年冬的长津湖,寒冷的天气成了美军的救星。
公允的说,交战双方对严寒同样估计不足,美军也出现许多冻伤,这时,史密斯紧急抢建的机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飞机将大批御寒衣物、睡袋、烤火炉、防冻液和药品迅速送到位,而冻伤的重伤员运往后与治疗。而我军在美空军狂轰滥炸下,后勤补给线被切断,朝鲜支前队伍更是无从说起。只能用棉被裹身,当没有敌机临空时,生起一些火堆取暖。而且随身携带的粮食也消耗完了,饥寒交迫,陷入极度的困境。
有一些文章说,我军官兵大多来自南方,连下雪都没有见过,而且只穿了夏季的服装,这纯粹是扯蛋的事!第9兵团长期在华东中原地区作战,官兵多来自山东、苏北,属于北方人,当然全国解放后补充了一些来自南方的新兵,但数量不大。山东、苏北虽然比不上东北的寒冷,也有零下十几度的时候,不是下雪都没有见过,冬装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如果后勤保障到位️些,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损失。
此时的宋时轮究竟心境如何,没有见到资料透露,但是肯定也是急火攻心、五内如焚。如果有足够的御寒冬装,战局的发展肯定完全不同。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同样参加第二次战役,来自东北野战军的38、39、40、42军,提前入朝也是来自东北的50军,来自华北野战军的66军,由于有足够的冬装,冻伤的官兵极少,二次战役结束后,还接连打了三次、四次战役。
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狂妄,把陆战1师送进宋时轮的口袋,可是此刻,囊中之物又要脱身而去,宋时轮却没有力气收紧袋口,历史给宋时轮开了一个玩笑。
在国内战争期间,我军的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地方政府组织的支前队伍,从红军时期就是如此,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形成极其庞大的规模,因此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出国作战,我们不能自己组织地方支前,所在国又没有这种办法,只能靠军队自己组织。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我军总结了此次战役在后方保障方面的惨痛教训,加紧完善后方保障工作。1951年5月,志愿军成立后方勤务保障司令部,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任后勤司令员。
尾声
史密斯将军在率队逃跑时讲了一句名言: “陆战一师永远不会退缩,我们只是在朝另一个方向进攻。”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逃跑都能讲出诗一样的语言来。如果不是严寒帮了他的大忙,陆战一师可能就从这个地球上被抹掉了。美国鬼子虽然爱说大话,但是他们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展现出来的那种英勇作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还是感到钦佩,战后许多美国方面出版的回忆录、记实文章等等,都能看到这方面的描述。
1951年4月22日,经过三个多月休整和武器装备、人员补充的第9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这时的美军指挥官已经换成李奇微将军。李奇微将军经过分析后,发现我志愿军由于后勤保障能力受限,只能发动“礼拜攻势”,因此采取“磁性战术”与我军作战,集中兵力在汉江以南布置了一个口袋,指挥美韩军节节败退,将我军引进这个口袋,计划当我进入预定区域后,以坦克装甲部队快速合围,歼灭我重兵集团。宋时轮及时洞察到敌人的阴谋,指挥第9兵团,谨慎的发动进攻,稳扎稳打,决不莽撞冒进,当敌人企图合围时,9兵团所有部队迅速回撤至预定区域,保持后撤通道,阻击敌人的发展进攻,与其他参战兵团保持攻防的整体性,粉碎了李奇微的阴谋,战役中除180师一部被围外,所有的部队基本撤回,粉碎了敌围歼我重兵集团的阴谋。
1952年9月,在鸭绿江边即将返国的宋时轮将军让司机停下了车,下车后,他向长津湖方向脱帽弯腰,向长眠在那里战友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抬起头来时,司机和警卫员看到他们的首长泪流满面。
1952年,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被任命为大西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1953年7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55年9月1日,被授予上将军衔并退出现役。
1952年秋回国后,宋时轮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在北京怀仁堂举行隆重授衔仪式,宋时轮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