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周二
给自己和他人留出空间和时间
*天气真的是凉了下来。昨天看着阳光灿烂,想着挺暖和,于是只穿了一件单衣,骑着单车逛了一圈。晚上就觉得头有点疼,胃里有些不舒服了。结果今天上午不停的打嗝,才意识到昨天胃受了凉气,有些寒滞气郁,赶紧喝了点热姜水暖胃散气。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抗寒,有的耐热。所以,不用跟风看别人穿什么吃什么,也不用想当然的非让孩子或家人穿什么吃什么。各人的身体各人敏感,需要什么各人知道。相信每个人都有照料自己的本能,我们盲目的跟风,以及自以为是的对别人过度操心的替代,会让自己或他人失去感知和照料身体的能力。有时候,这种“妈妈觉得你冷,必须穿上秋裤”,“妈妈觉得要多吃青菜”,也许,会把爱,变成负担或伤害。
*上午,我做一个报告,电脑上输入法找不到了,于是,我一个个方法的在试着找回。这时候,站在我身后的同事们纷纷支招,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说点这里,那个说动那里,这个伸手就要拿鼠标,那个催着我快点按她说的做……渐渐的我开始烦躁,执拗的念头升起,干脆停下来不动了,板着脸站起来,冷冷的甩了句,“我不会弄,你们弄吧”。一时气氛有些尴尬,大家散去。我有些气恼的坐下来又鼓捣了一会儿,终于可以继续了。
其实我知道同事们是好意帮我,但是那个当下,我被说的催的心烦意乱,不知该怎么做了,心底“我很笨,我不够好”的钩子也出来了,使得我防御系统开启,自动化的用情绪来对抗,来逃避,做出了不理智也不礼貌的行为。
事后,我有意识的给大家说话,缓和了刚才的气氛,表达了我的歉意。
*中午吃完饭,我把衣柜里秋冬的衣服叠叠挂挂。老妈在一旁,开始念叨衣服怎么分装,怎么打理。她刚开始说的时候,我还有回应。她说的多了,指挥着我要怎样怎样,我觉察到我又有点想烦了。于是,我放下手边的活,说,我等一会儿再收拾。避免了我和老妈之间可能要起的不愉快。
*午休的时候,想起这两件事,想起我被人过多指点后的烦躁情绪,我突然有点理解了,孩子写作业或者做事情,我总是嫌孩子这里没做好,那里可以做的更好,急冲冲的给建议提要求,甚至想越俎代庖,那个时候孩子很抗拒有情绪的原因了。
是呀,在我急着建议,急着要孩子按我我的做,急着表达我有经验,我是为你好的时候,其实是在传递,“现在你做的不好,我不相信你有能力做好”,其实是没有给孩子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其实并不是在帮助,而是在打扰他。难怪他会抗拒,会排斥,会有情绪,甚至是我以为的“叛逆”。
*急着给建议,或是包办代替,背后是消极心态(担心做不好,怕结果不好,不相信能做好),爱的能力不足(有条件的爱,做的好了,有好结果了才值得爱),界限不清(能有弄清楚是谁的事情,需要谁来主导,体验,负责)。
想起那天在精读书院群里看到一位朋友贴上去的一幅图片:
细细品味,颇有深意。
是呀,距离产生美,界限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贴身以待,没有界限,反而绑架了彼此。
人生如下棋,观棋不语才是君子。很多时候,收起我们的过度操心,收起好为人师的心念。有求才应,不求不给。给彼此距离和空间,少评判,少打断,多信任,多允许。也许,这才是让别人接收到被支持吧。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给建议,急于要结果,那只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和企图心。那个当下,我们并没有去感受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记得看过一句话:你活过,你体验过,你才真正享受过。
每个人,都想活他自己,体验他自己,享受他自己的生命生活。
所以,给自己也给他人空间和时间,活自己,且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