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早餐吃粽子哦!纯米的或者豆沙的。”女儿挑选着爱吃的味道。
小时候,我所知道的粽子,只有一种口味:纯糯米,加蜂蜜。母亲为了供我们姊妹几个读书,也曾在家门口的街道边摆摊,冬天卖油茶,夏天卖粽子。
去渭河滩的苇荡里,掰扯了粽叶,回家在锅里煮了,码成整整齐齐一沓一沓放着。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盆里泡两三个小时,然后才郑重地包粽子。
通常三两片叶子掺着叠放在一起,舀了米,包成漂亮的三角,最后用粽叶尖尖别进去,放笼屉里蒸熟。母亲的手很巧,包的粽子从不散架。我试了好多次,总是包不好,动辄就散开了,为了不影响母亲的进度,只好放弃了。帮她做些搬运和烧火之类的简单活儿。
端午前后的粽子,卖得最快。一是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二是天热吃粽子甜爽。母亲卖粽子,记忆里我却不经常吃粽子。母亲常常蒸一碗甜饭,说其实是一样的。粽子是凉的,甜饭是热的,怎么能一样呢!我以为那是母亲怕我吃粽子,才找的借口。成年后说起,母亲笑了,原来我小时候脾胃弱,爱闹肚子,蜂蜜粽子性凉,她是怕我经常吃落下病根。直到现在,一年到头,我吃的粽子也是屈指可数。
多年后,才知道粽子并不只蜂蜜纯米一种。如今,作为节日礼品的粽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绿豆沙红豆沙,大枣的,八宝的,咸肉粽,火腿粽,冬菇粽,蛋黄粽等等,和中秋的月饼一样种类繁多,缭乱着人们的味觉。可即便偶尔才吃一次,我依然最喜欢吃纯米的蜂蜜粽子,白色的糯米蒸熟后,略带一点微微的淡黄,沾染了着淡淡的叶香,在透亮的蜂蜜里打个滚,甜蜜悠长。
上次回娘家,有个租客专门做粽子卖。人很勤快,每天一个人做所有活计,上午卖甑糕,下午卖粽子。给母亲端了几个来,我尝了尝,米缺点劲道,并不觉得好吃。做粽子,蒸米饭,米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蜂蜜的好坏也不容忽视,因为味蕾是最好的鉴定师。
亲戚很少,每年端午节,经常忘记需要送粽子和绿豆糕,也没人来我们家走亲戚。北方缺水,也鲜有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的仪式感,几乎感受不到。还好街上琳琅缤纷的香包,总会让人想起吃粽子,才不至于忽略端午这个传统佳节。
昨天海棠姐在圈圈发了四张手指形状图,我看了看自己的手指,选了最像的那一张。她回复,说我的一生,最大的福分是父母。不论我走到哪里,做怎样的选择,父母都会惦记和无条件支持我。父亲的福,我已然享受不上了,正如他没福气被我照顾一样。只剩下母亲了,加倍孝顺才是正理。
这周端午节放假,一定提着粽子,回家陪母亲。尽管她现在并不怎么喜欢吃粽子,可我知道,端午的粽子里,藏着牵挂和等待。
田玲写于2019年6月4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