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第二章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 本章介绍了批判性思考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障碍,这些障碍就跟马路上的减速带一样,它一定存在且会减慢你的速度,但稍微努点力,就可以克服。
- 首先,作者还是再次重申了提问会带给人的不快。有很多人并不习惯被人层层盘问他们的信念与观点,批判性思考者在提问时,需要关注对方的感受,不要自顾自地刨根问底,而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讨嫌的人。尊重对方的感受,不要把对方推到对立面。毕竟批判性思考需要沟通与交流,是一种社交活动。
- 在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思考过快是批判性思考可能遇到的障碍之一。现代社会,需要我们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事情不太多,除非是躲避马路上来了一辆横冲直撞的车或者伸手拉住要掉进水里的小孩。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没有那么急迫。一旦有外在催促压力,人们容易放弃系统全面的思考。依赖“快思考”,我们就会牺牲准确和智慧去换取速度,而批判性思考就是要培养“慢思考”。
- 当我们形成刻板印象时,我们就容易断言,这也是影响批判性思考的障碍。刻板印象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前提得是这个刻板印象恰好符合事实。但很可惜,绝大多数时候的刻板印象都不靠谱。如果你用刻板印象做决定,会导致我们忽略掉很多重要信息。比如我们用刻板印象去看一个人,或许你会损失掉一个潜在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伴侣。
-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比如,觉得某某专家好,那么他说啥都信。比如,某些明星被爆出黑料,那么粉丝就特别震撼。这都是身上的光环照得人们看不到瑕疵。
- “确认性偏见”,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也就是我们只看得见对我们有利的证据,忽视不利证据。我们最大的偏见可能正是:认为只有我们自己没有偏见,而那些和我们意见不同的人都心怀偏见!
- 可得性启发指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近因效应就是一种容易导致可得性启发的思维习惯,近期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影响比较大。这也是心理学上说的,人容易提取近期记忆,而远期记忆可能比较模糊,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
- 在回答刁难问题时,答非所问是一个很好转移别人注意力的办法,但不利于批判性思考。之所以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那是因为归根结底,其实大家都更关心自己的事情。
- 而自我为中心与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考最大的障碍。一厢情愿的人,会认定事实必须得符合我们的信念,而不是将我们的信念与事实相印证。
- 自我为中心又一厢情愿的人太多,往往这样的人沟通起来很费劲。我今天就接到一个家属电话。这个病人得了湿疹,请皮肤科会诊,她听保姆说皮肤科医生会诊时问了一句,病人能不能口服药?她就打电话来,认定应该是有口服药可以用的,既然病人不能口服,那就肯定有可以输液的药。并坚持认为外用药物只是治标,一定得内服或者静点药物才能治本。遇到这样的人,你会如何跟她沟通呢?
读经典,解决人生难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DoctorCC
敬畏之心,事上琢磨。
切身体察,举一反三。
爱读书,也爱治病;
既医身,也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