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回家都看到老妈和女儿因为吃饭你追我赶,一个强喂,一个不咽,一个生气,一个哭闹,每次跟老妈说让钻钻自己吃吧,老妈都接受不了,觉得不耐心喂完她预定的量,孩子会饿,会变瘦……
我跟老妈解释说,没关系,让她自己吃,她认为吃饱了就不要再喂,不会饿着,如果饿了她自然会主动要求吃饭。
老妈不信,说28个月的孩子还不知道主动吃饭,然后越喂越不吃,每天都为了吃饭伤筋动骨,我问老妈,到底怎么样才能不追着喂饭,老妈答曰:除非她自己好好吃饭……
讲真,只要一天是这样追着喂的局面,我女儿也一天学不会自己吃饭,这就是控制的恶果,放弃控制的前提是吃的饭仍然在外婆的理想范围内,而不是孩子自己决定的份量。
2
想起正面管教课堂里一则写作业的议题,爸爸可以不管着孩子写作业,但前提是孩子写作业的状态必须符合爸爸的预期,而不是孩子的选择,哪怕是写作业的顺序。
今天的孩子好像越来越不像以前的我们,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孩子不自律,但其实呢,造成这个局面的大部分原因也许在于父母过于控制,我们小时候父母空的时间比较少,控制我们的时间远不如现在的父母多。
家长课堂里的爸爸其实都是有觉察的爸爸,希望好好养育孩子的爸爸,但依然会有管控孩子的想法,会觉得自己12岁的儿子缺乏自律,不陪伴在旁边监督着,儿子会不好好写作业,儿子请爸爸出去,爸爸因为接触正面管教憋着不进房间,但内心相当焦虑。
由此可见,知识渗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位爸爸显然还没有找到最好的方式,他们家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儿子和朋友约好8点一起打游戏,7点钟爸爸开始陪伴学习,孩子做了一道数学题,说:不会。爸爸询问儿子:需要爸爸帮助吗?儿子说:不用。继续写下去的时候还是不会,开始生气,把笔拍在纸上,生气地说:我为什么不会。
爸爸说,你需要冷静一下,儿子说,好,我去厕所。这是课堂里学会的冷静角,同儿子商量的时候,儿子选择了厕所,因为爸爸曾经惩罚过孩子待在厕所里。
冷静角是正面管教里彼此放松,合上大脑盖子的地方,是让彼此情绪诚实,约定冷静一下,独自待一会的美好的地方,但12岁的儿子已经特别敏感,认为冷静角只是爸爸惩罚自己的一个地方。
爸爸直到在教室里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是赌气,选择了厕所冷静,之后孩子又跑到沙发上,自己躺着就睡着了。听着这位爸爸的回忆,觉得自己很心疼,这是努力想改善这种局面、用心学习的爸爸,却常常不自知地与自己儿子之间进行能量消耗。
3
大家在课堂里给的建议是,爸爸应该先共情孩子,要知道周五晚上连上班的大人都希望好好放松一下,更何况是约好打游戏的孩子,在了解孩子的心情为前提下,爸爸可以与孩子讨论一下周末的作业安排,可以选择不坐在旁边看着儿子写作业,有时候陪伴也是一种压力。
或者察觉孩子的情绪来源,先解决好情绪再安排学习计划,孩子突然生气到底是因为什么。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且试着满足,给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并且信任他,对孩子进行生活关怀,放松心情,按照孩子的选择去进行作业顺序,连接孩子,建立共同爱好,一起打游戏等等。
老师问这位爸爸:你可以放弃控制吗?
爸爸答:孩子自律很差。没有自律我只能他律。
老师问:那你想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自律呢?
是的,如果家长一直用他律控制孩子,孩子永远都学不会自律,试着放手相信孩子,孩子会做得比想象中更好,引导胜于说教,相信优于控制。因为孩子总有离开父母身边的一天,如果一直学不会自律,等到进入大学或者出国读书,等那一天来临离开家长控制的时候,那才是父母最无助最后悔的时候吧。
老师最后总结了这位爸爸此刻的心理:我可以放弃控制,但发展和过程都在我的控制之内。其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一点,真的是越想控制越不受控制,等真正相信孩子,放弃控制的时候,反而会越来越多处于自己掌控之中。
学习正面管教,你会相信这一切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有耐心,你坚持陪孩子度过那个难熬的山坡,你们会更理解彼此,会更愿意放手。
至于如何培养自律,我们有很多小工具可用,比如制定家庭惯例表,或者跟孩子一起做个选择轮,来决定孩子作业的顺序等等,方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多种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你愿意放弃控制吗?
关注小钻,一起走在学习正面管教的路上,我也是个初学者,我们可以一起前行,做个伴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