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微博刷到王人平老师的这条微博。️️️
我的脑袋突然被敲醒,为昨天晚上辅导女儿作文的事感到懊悔。
最近在听三川玲老师的作文课,有一节课是选一种情绪写一首诗,我也试着让女儿写一篇,要求是写这种情绪出现的三个场景,被情绪控制时的三种行为,三种身体反应,用一种事物来比喻这种情绪。
于我而言这不算难事,而且这节作文课后很多家长反馈了自己孩子写的诗,都非常不错,很有灵气,我对女儿写这篇文章抱有期待。当时她正在看电视,被我强行终止了,我把写作的要求说了,跟她一起开始了这篇文章。
我还没写完,女儿就把本子捧过来说她写好了。我当时就疑惑,怎么可能比我写得快,肯定写得不好。于是叫她自己再读一读修改修改。她不愿意,说实在想不出来了。
我拿过来一看,十分不满。首先是情绪出现的场景,她这么写的:
每当妈妈带我去旅游的时候,我就会()
每当妈妈同意我看半小时手机或电视的时候,我就会()
……
我说哪有这么写文章的,难道还要读者给你填空吗?
其次,我要求的还有行为,身体反应,比喻她都没写,我就火大了,开始数落她:我讲话你听不听,为什么不按要求来写,要我说几遍……balabala说了一堆。
孩子趴在床上扭动着身躯,揉着眼睛,小声地抗议着:我真的想不出来了,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强令她修改,她修改的时候不时问我:妈妈,我这样写行吗?妈妈,我那样写行吗?
在你来我往的缠斗下,孩子终于完成了一篇让我初步感到合格的文章。得到我的允许后,孩子迫不及待拿起遥控器重新打开了电视,那一刻感觉孩子不是搞定了作文,而是搞定了妈妈。
今天早上看见王老师这篇微博,我心底叹服,这才是无条件的爱呀,无论你怎样,我都能看见真实的你,都能发现你的闪光点,毫不吝啬给予赞赏,“乱涂乱画不知爱惜”这一世俗偏见所认为的缺点透过父亲开放包容的爱变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
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我那一顿噼里啪啦数落能给孩子带来什么?除了徒增一层不自信没有任何好处。
写作文为啥就不能带括号让读者填空呢?这种首创精神应该赞扬才对呢。孩子写得快为什么我第一反应是她肯定写得不好,而不是称赞她反应迅速,动作麻利?她没有按要求写,也许是真的暂时还没那么多灵感,应该给予鼓励引导,而不是那么严厉地指责,再说作文课上反馈的当然都是优秀作品,不好的作品肯定也很多,我不该拿别人做标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而且反馈的那些作品也并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写,但不影响它们熠熠生辉。
这都是恐怖的控制欲作祟。你必须按我的要求来,你必须按唯一的标准操作,你必须符合我的想象……否则我就会崩溃。我们有多少次打着严格要求或者为你好的旗号,用刻刀划了一条工工整整的路线把孩子困在其中而满足了自己的控制欲?
我时常自认为我不算控制欲太强的人,但控制欲还是会经常像有蚂蚁在心脏上爬,撩拨着我强迫孩子按照我的思路处理一些事情。比如最近孩子写贺卡,我在旁边看着,因为字迹大小和排版布局我又表达了不满。可是回头想想,能有多大的事呢,这点小事她都不能做主,将来她还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呢?孩子需要搞定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而不是我这个老妈呀!
今天立个flag吧,我不保证我能百分百做到,但我尽力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严防死守控制欲,用正面评价替代负面评价,睁大双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夸,夸,夸,往死里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