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下的北上广,回不去的故乡!很多在外打拼的人看到这句话时,很是感同身受。寒窗苦读十几载,毕业后,发现只有在一二线城市才有对口的岗位。如果回到故乡的县城,体面的岗位基本就公务员教师等,符不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且不说,这个门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既然回不去,那就权且在城市里打拼吧!毕竟,大城市里有老家不能提供的薪资待遇,便利的生活条件和更为开阔的视野不是?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代言人。人们在各种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于是乎,最善于发声的群体的声音被放大,他们的利益诉求很容易被倾听和感知。而文化水平不高,不善于使用网络平台甚至是还没接触过网络平台的广大农村居民,在网络上成了隐形人。当然,也不乏一些像抖音和快手这样的平台,自我展示很便利,给了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说宇宙中心曹县,土味情话等等。这些素材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容易让大众产生对农村的刻板印象。
对于农村的印象,有些人停留在田园牧歌式的美好想象之中;有些人或怀念或厌烦那复杂的亲朋互动;还有些人抱着对乡村的偏见,觉得广大的乡村世界是落后乏味的。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乡村世界相比于城市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和落后,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失声而忽视乡村,因为那里还居住着5亿个村民。除此之外,还有数以亿计的人虽然在城市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根还在农村。
此外,广大农村的存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温铁军教授说,是广大的农村拯救了中国的现代化。在《八次危机》一书中,温教授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八次经济危机,而这几次危机主要是由城市里的工业经济所引发。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国家可以将危机代嫁向农村和农民转嫁,从而实现城市的产业资本的“软着陆”。比如说在资本短缺的时候,通过国家行政力量,人为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出口农产品换取发展工业经济所需的资本和技术;在城市工业吸纳不了广大的青年群体之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等等。即使是现在,在我国出口贸易萎缩从而对广大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务工人员产生就业冲击时,依旧是农村的一亩三分地给了他们最后的退路,使得他们避免走向和拉美或者亚非落后地区的城市平民窟居民一样的境地。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都是农村和农业的原因。在为我国经济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我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今天,工业反哺农业,不仅是对农业和农村的补偿,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只是,我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路还很长。在经济下乡,通路通电通网之时,乡村的文化复兴和文明传承,更值得我们考虑。在时代洪流冲击下的乡村文明,如果缺乏外力的支持,可能很快就会衰落、消失。届时我们拿什么来抵御现代化经济危机的冲击?我们去哪里追寻我们文明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