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共享
东街小学杨俊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通过思考,探索,研究,让我得出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对生字较多、文章较长的课文,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节省识字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讲读课文较为连续流畅。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学生总是按照教师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掌握和运用汉字的规律,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常用方法有: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记忆字形等。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树、林、材”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或“木头”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木”字旁的汉字了。
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并根据字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等。因此,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体现开放性。
四、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小学生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听懂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的字词,要尽量给予充分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猜字谜、背顺口溜等都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地。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