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之自信篇(3)
——平子·2018.8.23(128)
我是平子,两个孩子的妈妈,与许多妈妈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天下的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收获幸福一生。这是我每日学习一记的第128天,写自己真实所想、真实所做。我愿用这份坚持,助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爱上读书志愿者”,在未来的十年陪伴一万个家庭一起寻找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读书成长模式。
今日留守家里带正道宝一边准备工作事宜,正道老爹中午惊喜买菜回来,吃了本周第一次在家午餐,喝汤的时候,因为汤热,我们俩各自将自己已经晾好的汤送到正道宝的碗里,他欢乐惊呼"(⊙o⊙)哇",非常满足的感觉。
吃完饭,就连续进入吃水果环节(这是比较少的宝贵机会)。我把柿子切片放在小杯里,正道宝拿起来一片,眼鼻笑着皱一起,吃起来好欢乐啊,一边吃一边摇头晃脑。突然看到老爹在剥山竹,眼睛发亮,这是什么?然后看到老爹自己吃了一个,又分给老妈一个,就开始有点不淡定了——将吃余的半小片柿子试图递给妈妈吃,我坚决摇头表示拒绝接受,然后又递给老爹,老爹也坚决地说"不要",正道宝只好将柿子全塞到自己的嘴巴里,估计心在想: 赶紧吃完嘴里的,马上就可以吃上老爹剥的水果啦。我们看着他搞笑的表情,心里也在偷笑,开始启动"看戏"环节,于是一边猜想,如果我们现在给正道宝吃山竹,估计他能马上把嘴巴的柿子吐出来,立即换上尝鲜的。老爹小声说:我早知道你了……
正道宝吃完了嘴里的柿子,果然不继续拿杯子里的柿子,而是定定地盯着老爹(在默默争取机会),老爹自顾自吃着,静观其变,耐心等上约模一分多钟时间,老爹将半边带壳的山竹递给正道,告诉他:拿给妈妈。正道接过来没有马上递给我,而是用手抠白色的山竹肉,大约用了二十秒的时间才弄出山竹肉,就往自己的嘴巴送……哇塞,尝到了人生中第一次遇到山竹的滋味。小觑他,好满足哦!机智的老爹及时递出第二个山竹,没有说话,正道宝自然地将山竹转给了妈妈……这一刻,特别感动。妈妈感动——至少,孩子心里清楚,该轮到妈妈了;老爹认为,正道宝开头并不是想专门吃掉妈妈的山竹,是想办法把肉抠出来给妈妈吃……或许这都是我们成人想出来,但是我们的确很深地感受到,父母言行举止间的和谐相让,就是教给孩子爱的最好课堂,这绝不是照着书本上可以教得会的,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说到的言传身教的力量。
过后我们再作观察小结时,非常庆幸当正道宝"抢吃了"妈妈的山竹时,我们没有马上用言语说教,而是继续递出一个山竹再观察其行为,让我们有机缘看到了结果,而不是对孩子的某个表现妄作断言,同时,也完整地提供一次给孩子获取吃山竹的经验。私下认为,这样贯穿于日常生活的耐心用心给孩子陪伴的过程,才是爱的教育。这也是《天钟教育》中提到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关键归结为三点:第一是要自信(教育内容),第二是耐心等待机缘(教育时机),第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育方法)。
致各位用心的父母,牢记这一招——静下心,用心观察孩子,还教育的简单!
目前,我们有两个自发学习组织的父母交流平台,欢迎您联络班长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