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琐思】融会贯通的“顿悟时刻”

【熊妈·共读】昨晚洗澡的时候,忽然想起前天刚写完的那篇实录——既然都说到了“卢梭的教育观应对内卷的教育趋势一点都不过时”,为啥没有把重心放在“家长如何应对内疚趋势”这个热点上呢[破涕为笑](一瞬间有个念头要把那篇实录重写一遍,想想还有另一篇等着我,又退缩了[捂脸])

这就是“顿悟时刻”,简单讲就是:

停下来,等一等,让它(顿悟)有机会钻出来

问题是……我留的时间太少了[破涕为笑]



2021-06-17 08:11:24

感觉今天早上话头很多,还是先来说我们在共读时候产生的一些碰撞吧。

今天的内容也是他花了挺多的篇幅去讲,但是内容其实很简单,而且大家一听就明白,就是如果你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可以现在脑子里组织出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就做一些,其他的是这样给潜意识一些时间,让他有时间有机会去呈现这个顿悟时刻。

啥叫顿悟?作者在文中用了两个例子做解释,他讲到的是自己有一次被邀请到学校去分享自己的某个简单侦探小说的例子,这个例子本身就是一个顿悟时刻,因为当时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状况,在想要推辞拒绝的瞬间,一下子想到一个好办法,让学生们做两道有点类似于转化思维的这种机制训练。

同时这个思维训练也是顿悟的好材料,因为它一个是要用6只同样长度的铅笔过程,4个等边三角形,这个因为它是在上面画出来的,而不是直接摆,就算是直接摆,人们可能一第一反应想到的也是平面,就是我们从小就玩那种火柴棒的题目,但其实平面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用6只完全一样长度的铅笔构建出4个等边三角形的。

在给出这个题目之后,大家显然已经陷入了困局,作者又用另外一个字母拼写的游戏,让大家去思考另外一个方向的,但是同样也是思维联系那个sequence的单词拼写,我到现在也没明白最后那个不能写E的结尾处应该填什么字母,因为我们不是英语母语的人群,对于字母和单词没有那么敏感。

我是现在再语写呈现的时候才发现,噢,原来作者是有意识的想用一个数学的一个字母的这两种不同思路的方式,大家都是在训练思维呈现,你要给大脑前一直一些时间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当我们去看那个字母谜题的时候,脑子里是不太可能继续去想几何的,火柴棒拼三角形这个问题的,事实上客观造成了给大脑一些空余的时间,让潜意识去操作前面这道题。

为让大家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我在共读现场跟小伙伴们做了一个汉字的游戏,我还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大概,就像小熊这么大的时候,我的某一年寒假或者暑假的题目是9个一样的日子,你要给他们各加一笔,让它变成9个新的字。

其实最后组成的那9个新字,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是他非常熟悉,见了哪个你也不会说不认识,可是因为要有那么多,一下子就会陷入思维的盲区,尤其是你一开始可能会想到田,然后由甲申这样的字,因为现在这个思路里很难再跳脱出来,最多还能想到店,但是相救啊弹啊白呀,这样在周边加上一笔的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去过度了。

最开始在跟大家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一开始做数学立体几何的,后来去做文字的,这本身是一个思维的转换过程,我只是在觉得大家一旦说出来那个结局,你就会说,噢原来这么简单。

但是这么看来,作者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他的思路在里面,可能一开始我们没办法准确的领悟到他想表达那个点,但是内在模模糊糊的好像能感觉到一些什么,就是那种你能大概琪知道,但是要清楚的说出来很困难的状态。

我记得在刚刚开始学习,用拆书法,学习智用类信息,合适着带大家去拆书,作为一个拆书家的角色,这个过程当中那会总舵会要求我们提交一个反馈,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自己用拆除法来学习和做别人的拆除家,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因为那会需要把这个答案写邮件发送给总舵的工作人员,他们才能够去反馈,所以我还记得自己那个邮件是怎么写的,我说如果要做自己的拆书家呢,只要我大概能明白这个意思就行了,我不会强烈逼自己,一定要把里面的逻辑非常通顺的理出来的,但是如果要做别人才出家,要把这个时给别人讲清楚,这个要求就会更高,虽然看起来18我已经想明白的事跟别人说一下就差一步,但其实中间差别还是很大的。

这个差别在于你在头脑中朦朦胧胧的大概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能理解和你要清清楚楚把它讲出来,还得讲的让别人理解,它不允许有一点点的模棱两可和差不多就行了,这种状态一定要非常的清晰。

像什么呢?你在头脑中呈现一个立体图形,你一眼看过去大概能够判断哪个地方跟哪个地方是垂直的,但是怎么证明它呢要证明的,这个过程才是真正要考验一个人的理解,是不是足够精准清晰的。

对,你看像我们高中时候学到那种立体几何的方式去证明,那有的时候你明明看见它就是某个结论成立,但是没有办法把这个证明过程推导出来,那你就不能得分。

所以大概即通过自己的直觉感知情况去判断这是简单的状态,但是真正要考察的需要被考察的,就是你能清晰地把证明过程推导出来,这才是真正懂了。

我在尝试跟小伙伴们一起共读,用语言和抓到大家真正需要的那个点来表达出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无数次的感觉到这种精准表达的必要性。

就像后来盼盼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去医院,听到前面那个医生问带着孩子看病的,妈妈说孩子症状是什么,那个妈妈就说她就是感冒了,医生就看了他一眼,说你要把他的症状告诉我,而不是只告诉我说他感冒了这个时候那个妈妈显然没听明白,所以他还是像医生说他感冒了,但是判断听明白了,医生要的是孩子的客观表现,而感冒了是妈妈自己做出的一个诊断结论。

我们为什么去看医生,其实就是要以这样医生的专业水准来为我们旗下诊断,但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医生说我感冒了,这还需要医生去诊断吗?这个诊断你自己就已经做出了虽然诊感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比较熟悉也了解的小病症,大家做出这样的判断也都有自己的依据,也大多数时候判断的还挺准确的,可是这就能说明我们做这个判断没有问题吗?

或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是没有搞明白自己的职责界限在哪里的,去医院就是要信任医生,我们呈现给医生的是我身体的一些表象,然后请医生来做判断,如果我们自己已经做了这个判断,那可以不去看医生,直接去买药就好了,现在药店呀什么的都很方便,里边治感冒的药很多,你去问药师买,人家都会卖给你的。

所以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首先要区分清楚我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搞明白我的职责和为什么需要别人配合去看病,事实上就是请医生来配合我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花了钱,我要知道我花这个钱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

其实这件事情背后的原理真正重要的点在于我们太习惯用一些抽象的方式去笼统的表述,而没有看到某个事情,其实是可以拆分成很多细小的模块的,而且那些细小模块你要拆得开就必须有足够细致耐心,对每一个小细节的区分,非常敏锐的这种能力,这个能力其实是那个从整体上大概看一眼就做一个判断,更多的是囫囵吞枣一样依照一个直接这个大多数人都可以,你要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感觉。

可是真正精进的专家级别的人物,他是要去看到其中每一点小差别,并且能把这种差别用精准的语言给你表达出来的。

像我们在学习赵周老师的学习力课程时,会提到有些人他师傅会就职的,所以在看到两个东西的时候,它找到是相同点大师,真正的专家他要找的是不同点是她们之间的区别,虽然看起来大家都能对很相似的两个东西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是找相同点的那就是人人都能看见的道路情况,所谓专家的价值就在于区分她们俩之间的差异在哪。

曲项在跟大家一起共读的时候,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小伙伴们表达的某些问题,他们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但是深度会不太一样,有些小伙伴可以快速地透过现象,抓住这个事情的本质,而且有些小伙伴呢就会停在相对表层的地方,当然这个跟长期的思维训练是有关系的,就是你是否曾经对某些问题追根逐底的去探究过。

他就有时候很费劲,尤其是在我们一眼大概能判断出个七七八八,不需要很清楚的说明,为什么做这种判断的时候,做这种判断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完全做出一个最后结论性的概括,就已经足以应付现在自己的需要了。

但是这个问题在于你没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就无法培养这样的能力,下一次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你大概做出个判断就行,而是要给别人讲清楚或者在里面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时,因为没有培养过这种能力就没有这种能力,那你也也就做不到后面那个更高的要求标准,所以一直就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

说到这里就变成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如何,你是觉得我留在这个初级阶段看起来大概样子差不多就行了,还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往更精深的方向去发展。

即便是头脑当中每个人都知道往更精确的地方去世更好的,但是我们在日常做事情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的偷懒的倾向,尤其是在往精深的地方去更难,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

我不止一次的感慨人生就没有好事全让你占了这件事,所以不可能有一件事既简单容易又让你做的舒服,但还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成长的,如果我们想要在能力上提升一点点,可能付出的努力是要其中的几倍。

所以今天我也会问小伙伴们,大家希望向哪个方向去要求自己,其实作为一个读书会,要让大家有获得感还挺容易的,你可以说一些京剧,因为自己思考足够深嘛,或者把字面上的文字用更通俗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这个是不是就能对别人有特别大的帮助,这一点真的是要给个大大的问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学习的这本如何学习太提到了,当我们在头脑中存储信息的时候,一定要花更多的力气去琢磨,因为你花费的这些利器都是在增加存储的复杂程度,这种复杂程度对于你日后提取信息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果你说存储的时候我随便放进去就行了,那么日后很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不然是忘了,要不然呢,就是我以为我知道了,但是说出来的时候除了知道以外,其他啥也讲不清楚。

好吧,其实讲不清楚,后来慢慢的就会遗忘就跟没有看过一样,我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这种感觉有深刻的体会。

今天我邀请大家来分享自己的a1,就是书中的内容跟我的生活时机链接的那部分,我记得在2014年到2015年的一段时间,我刚刚开始接触拆除法,就觉得这种方法特别好,那个时候自己看书也会刻意去运用,就会发现写的很多,a一现在翻回头去看那些便签上的内容,根本就不符合标准。

当然了,a1和a2包括AI的标准也是在2017年年初左右的时候,总舵才慢慢清晰下来,然后推出的。我记得当时参加帮主亲授的便签训练营,当时也感觉就是我都已经拆了两三年书了,怎么从来就没有人清清楚楚的跟我讲清楚过这个标准,现在我才好像真正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啥。

可是后来孟钢告诉我说,那本来就是他们刚刚研究出来的东西,所以你看一个好的方法他也要经过时间去沉淀去成长的,我相信最开始在帮助提出拆除法,2013年他写那本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自己心里朦朦胧胧有这样的感受,就他用拆除法的时候是能够用出后来有标准的效果的,但是他还没有办法把这个标准从自己心里的感觉具体凝炼成精准的文字。

在前面2015~2017年这两年的实践过程中,很多拆书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呈现,多个人不同方向的碰撞和展示,慢慢的才找到噢,原来大家有冲突的,不理解的不一致的点在某个地方,那这个地方就是需要详细的去界定,精准地表达的。

所以一开始在帮主心里本来就有的那些东西,要借助他人的碰撞,找到真正容易产生歧义的关键点,并且在这些关键点进行着重精准的阐述。

A1的标准我现在能想到的有三条,但它事实上是有4条的,一个是故事性,就是它必须非常的具体鲜活,有画面感,第2个是鲜活,这两个好像相连度比较大,然后还有一个是相关,就是它必须要跟我们理解的那个文中讲解的道理有关联性,最后一个是真想不起来了,一会回去要查一下,刚好还要跟小伙伴们把这个详细的标准拍照发到群里的。

这个标准我在共读的这么长时间里面,跟大家分享过不止一两次,所以小伙伴们当然也知道,尤其是每一回我在讲解呈现案例的时候,都会有意识的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和其他小伙伴讲出来的肯定还是有差别的,因为有觉察和没觉察嘛。

但是即便你能感觉到这之间不同,让你自己想到一个具体的,符合标准的a1,并且把它说出来,依然很难很挑战,这跟前面表达的那种你知道但是讲不出,也是同一种状态的感觉。

看到大家在这个地方有点纠结,虽然听明白的要求是什么,段表达出来还是会有偏差,因此会产生一些挫败感,甚至可能因此对这么做的必要性产生质疑,我心里很明白,所以也会跟大家说,如果大家觉得我们没必要在这个地方纠结的这么清楚,也可以不做这个训练的。

但是既然作为一个读书的场域,大家都是希望自己有所提升,那就跟一般的那种读完书以后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感慨都是我已经知道的,内容的重复是我以前就已经想明白过的,那这个时间花在这我觉得很不划算,因为你讲的都是自己以前知道的东西,为什么要拿出生命中如此宝贵的这一刻,放在这个地方跟大家分享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找到我在哪个方向理解的很深刻,大家都觉得我说的很好的这种优越感吗?

不是说这个优越感不好,而是仅有这种优越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有营养的东西。

昨天晚上带孩子们去吃了KFC这种垃圾食品它会有一定的问题,但孩子们还是喜欢,为啥呢因为口感好,可是我们做家长的知道吃东西只注重口感远远不够,当然口感也很重要,食色欲也吃得好,对自身愉快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可是除了愉悦以外,我们还需要有营养,就是这个食物可以提供热量支撑我们当下的身体所需,我们还希望它能够对身体有更多的好处,能够让我们更加健康。

想想看有没有人专门为了好吃,而且你知道除了好吃以外,它既不能提供热量也不能提供营养,这样的东西我们还会去品尝吗?可能也有吧,但至少你大多数时候吃饭不能照着这个标准去找。

又有点跑偏了,其实想说的是我们参与一个活动,既然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总归是对他有一定的需求和目的的。有没有意识到这个目的是产生顿悟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哦。

要产生顿悟真的是有要求的,一个是你得先开始开个头,这样潜意识才知道要向哪个方向去铺垫,第二呢是留够足够的时间长度,像我昨天晚上洗澡的时候,忽然想到我前天写那个实录,有一个更好的重心集结点,这就是没有给到足够的时间。第3个呢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是什么,要不然前面那个大概齐的东西就可以交差了,我也没必要非要让大脑有一个缓冲,然后去想出更精准地表达更好的创意来。

所以一定要随时清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至少因为他有觉察,大概其你指个方向就是对跟现在不一样的期待。

有了这个目标感之后,我们的潜意识才能正常的开始运作,它才能后台运行默认去大脑巨大的数据库中搜索以往的资源,他不是我主观上指挥大脑去做的,而是客观上自动运行的。

所以如果参与共读的小伙伴们,希望在读书方法上有更多的经济,对于a1a2这样的标准要求,并且这倒挺难的,也主动联系就很必要了。

这个过程肯定很不舒服很难的,因为他跟我们以前简单舒适的一个舒适区里的做法不一样,而且学习本来就是很反人性的事情,他对自己要求挺高,现在明明是我要交钱我要给自己提个要求的,结果还得把自己搞得那么难受那么辛苦,也许有些人就会觉得没必要这样去做了。

这个地方我要先跟大家核对,如果大家都觉得没必要这样去做,即使在我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以后,她们也这么想,那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目前的思路,不要给大家提出那么高的要求。

敢这么说,也是因为我了解我的小伙伴们,知道大家花费这些时间付出这些努力来参与共读,其实就是想要对自己有更高标准的要求的。怎么看我也是一个挺心机的家伙了。

我始终记得帮主记得那个例子,他说你的电脑比如说已经用了好几年了,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你知道这台电脑上E盘有一个什么文件和你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把这个文件的路径找到把这个文件拿出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等级状态,中间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但其实它到最后体现的是你提取信息的能力。

就一个电脑上的文档而言,花半个小时去把搜索出来,或许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范畴,毕竟现在搜索功能也挺好用的了,但是如果我们要跟别人讲一件事情,你要在大脑里面花半个小时去搜索,那可能这个时间是远远不够,同时我们也觉得花半个小时跟别人讲清楚某个事儿也太久了,所以很可能就放弃了。

但是你知道为了缩短这半小时之间的差距,一个人在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吗?他远远不是我们某次共读的时候,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逼着大家,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贴切的案例就可以解决的一个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中间不仅要有持续不断的行为重复,还要提供必要的难度。

越讲越觉得如何学习这本书简直是各种思维底层逻辑的共通点赞,你看这又串联到的必要难度上了。之前信息的纯输出和提取,顿悟它们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且很多时候互为表里。

我不知道小伙伴们在这个锻炼提升能力的过程当中会有怎样的感觉,我自己遇到这样的挑战最开始是会比较兴奋的,总想去尝试,但也有很多时候觉得太难会放弃,因此被筛选出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范围的也有很多,到最后留在我们头脑当中的是,目前,我能聚焦的对我最重要的事情。

我总是跟我的小伙伴们说,不要觉得自己之前错过了什么,很可惜,因为当我们留在对过去的缅怀之中时,就会影响我们更好的去接受现在的信息。

现在的信息对我们来说是唾手可及的,最主要的也是唯一能够抓住的部分,如果一直在缅怀过去,那就总是会错过站,永远不可能有真正属于当下的收获。

那应该是以前看韩寒还是郭敬明的小说里面提到的这种说法是说人生的机遇,就像一辆一辆的公交车,如果你在车站看到前面有一辆已经过去了,拼命在后面追,那你是永远赶不上的,因为公交车的速度和人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如果你不追,老老实实的在这个站台上继续等,总归能够等到下一辆车。

他当时应该说的不是人生的际遇,而是时尚,说我等平凡之辈想要赶上时尚其实是很难的,但是你在当地等总有一般能让你上得去。

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大脑判断说这个东西很好,所以我要去学,那其实未必见得真的适合当下的自己,那这种东西即使你花了很长时间,也不过是当一个奢侈品买回来,在那摆了两下,你不会把它用到生活中的,用不起来很快又会遗忘,那你等于前面花的时间也白费了。

所以学习之前知道自己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保持专注的状态,时刻活在当下是很重要的,不用去担忧,以前错过的那些有多好也不用去设想,如果当时我把那些错过的都学了,现在我的生活会有多么不同,因为那已经是过去了,就算你想的都是真的,他也没办法重新来过,我们要相信当下自己关注的就是最适合我此刻的,而且以前那些看起来很好,但是被我错过的东西,如果他真的很重要,真的对我当下还有很多的启示,那么总有一天他还会再次出现。

以前上学的时候上课手机是不能开机的,所以经常会有错过的电话,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说要不要往回打,一般我是不打的,因为我知道如果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对方还会再打电话过来的。

用这样一种心态去面对生活,未必见得真的绝不会错过,但是因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错过的那个路径上面会有怎样的风景,我们一辈子也永远不可能知道了。

既然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对他设计的特别美好,人为那就是你人生最好的安排,但是又无法获得,那就变成一种很痛苦的状态,何必要让自己那么纠结呢?即使我们没必要把它想得非常不堪,认为自己现在选择才是最好的,也可以更加坦然的去面对当下已经拥有的生活,因为它是对我们来说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有意义。

2021-06-17 08:46:14

35分钟7100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69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9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9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9评论 3 4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9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41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