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14,星期四,阴。《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110/182。
第十章孩子在学校
正如上一章所说,孩子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他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如果准备不足,他这方面的欠缺就暴露无遗。也就是我们第九章说的“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当一个孩子上学时,学校对孩子就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他需要和教师合作,和同学合作,同时还要对学习科目产生兴趣。“我们需要研究儿童的态度、举止、眼神和倾听别人说话的方式,需要研究他是否以友好的方式接近老师,还是远远地躲避老师,等等”。古语: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兴趣。
“学校的日常教学如何影响学生,孩子是否为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习科目的教学应该富有趣味,并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同时,就是要让孩子们处于一种有利的竞争环境中。以及要制定适当的班级自治计划,这对加强合作也是有所帮助的。“评价儿童在学校所取得的进步时,我们应该既要考虑教师的意见,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意见”,在班级里,孩子们很清楚谁绘画最好,谁数学最好······往往能做到比较公正的评价。
阿德勒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不建议每年更换老师。这点我实在我们学校是深有体会,往往一个孩子读完小学会换十几次老师(因为我们学校很多都是外地的特岗老师,来去不定)。好在我们初中部全部是跟班到毕业(所以我也不忍心途中扔下七一班的孩子们)。因为一个教师能执教同样的学生2年、3年或4年,教师可以有机会密切地观察和了解所有的孩子,就能知道每个学生的生活风格中的错误,并能加以矫正。同时,阿德勒还探讨了快班慢班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男女同校的问题。
整章下来,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把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优势。心理学和教育是同一现实和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