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让学引思”课改中学校教学管理1
2016年8月,市教育局下发了《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正式启动了我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旨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思结合、主动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行动已开展了一年多,就课改的最前沿阵地指挥——学校的教学管理,在课改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让学引思”课改中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导向过于关注教师的表面行为
(1)教学的检查与督导
很多学校对课改后教师教学的检查,只是停留在教学“六认真”的资料层面。以教师的资料查看代替对教师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督查,只满足于看到相关资料上有“让学引思”的语言标签。
(2)老师教学设计与实施
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时能够看到“让学”与“引思”的方法设计、实施步骤,但备教分离,实施教学时与教案脱节,“写”了一套,“做”的又一套,或者做的严重打了折扣;至少说教案实施时未能体现设计时“让学引思”的设计思想。
(3)课堂教学行为与效果
走进教师课堂会发现,教师包讲不放的现象仍然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依然普遍,即使偶尔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也只是走过场、摆形式,无实质性对学习主体的真正遵从,没有切实的真正“让学”与“引思”。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思维发展欠缺,教学效率低下。
2.成绩评价过于关注教学的即时效果
教育是个慢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其普遍的规律性和个体的独特性,我们无法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1)过于关注学生某一时段的学习效果
每个人的生长周期不尽相同。就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发展方式与速度也不一定同步。学生某一时段的学习效果,影响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学生每周甚至每天的学习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学习的成效也是动态变化的,千万不能过分以课时练、周测的情况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过于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环节的完美
教学完美的课堂,很可能是假课堂。真正“让学引思”的课堂是生成课堂、发展课堂、动态变化的课堂,也是不断有问题产生的课堂。在课堂的各环节或细节中,学生的具体表现尽管有缺点,却是最真实的学情,是教学的资源,是教学的课堂生成原点,是老师“让”与“引”的依据,是学生“学”与“思”的展示。
(3)过于关注阶段检测的成绩
考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尤其阶段考试。我们应透过成绩看到老师教与学生学中的问题,更应透过成绩分析出学生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绩背后是否有体现“让学引思”课改理念的行为方式,更多的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让阶段性教学效果起到提醒师生调整教与学的目的。
3.时间安排过于关注教学的机械重复
(1)无限延长或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不少学校仍然是靠拼时间,而不是提高效益来提升教学质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增加自习课老师讲授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被大量挤占,使“让学引思”成为空话。
(2)老师包讲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课改以来,有些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未有根本性改变。老师的大量讲授是最主要课堂教学形式,长期以往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浇灭,积极性被消耗殆尽。
(3)大量的作业练习机械重复
很多学校的学生作业量偏大,编印的练习讲义中有很多是重复作业,他们仍然信奉“题海战术”。
这样的时间安排,这样的机械作业、重复讲解,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杀鸡取卵、过度发掘的方式使学生学习不可持续,后发的潜力极其有限,更没有“让学引思”课改理念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让学引思”课改中学校教学管理推进的策略
市教科院“让学引思”课改思想的提出是有其特殊的背景的。新一轮的国家课改也已推进了十多年,新的高初中课标颁布也有多年,最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已于2017年12月公布。近年来的课堂教学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课改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早已向全国介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呼声不断提高。然而,我市我县课堂教学生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推进“让学引思”课改走向深入,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作为前沿指挥所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1.健全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科室等职能处室全体人员和年级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让学引思”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课改推进工作。
(2)统筹领导学科分工
所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均结合年级教学管理工作,结合到备课组教学教研工作,让领导分工全覆盖,结合学科全覆盖,使整个“让学引思”课改工作,方方面面有人负责。
(3)明确分工职责
明确学校结合到年级、学科的管理人员是“让学引思”课改推进的责任人。明确课改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课改任务,做到课改实践中,事事有人问,处处有人管,时时有反馈。
2.完善各类制度,注重过程推进
为保证“让学引思”课改实践的顺利推进,学校应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在继续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课改推进制度。
(1)课改实施推进制度
学校应制定切合校情、教情、学情的“让学引思”课改实施方案,明确课改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方法与措施等,使课改工作有案可施,有序可依,有资可查。
(2)课改过程督促制度
修订校本研修方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科研工作意见。建立“让学引思”课改阶段督查与通报会诊制度,确保“让学引思”课改工作落实在平时,实施在日常,推进在过程。
(3)课改成效考评制度
学校应修订教师考核方案、教科研考核方案,使“让学引思”课改的考评工作,进入学校正常考评体系,将“让学引思”课改成效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与教师评优评先对接。这样从制度上把“让学引思”课改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使课改既有制度保障,又有过程推进督查。
3.强化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决定课堂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学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机会,开辟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让学引思”等教学理论的培训。
(1)利用各类会议进行培训
学校可利用例会、年级会等时间,学习“让学引思”课改文件,传达市县“让学引思”课改会议精神,因地制宜宣讲“让学引思”课改理论,介绍外地外校或本校教师中“让学引思”课改的成功经验。
(2)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培训
教研活动时,突出“让学引思”理论的学习与研讨;集体备课时,注重把“让学引思”课改理念在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落实。凝聚集体智慧,博采众家之长。使培训学习校本化,更贴近校情、教情和学情实际。
(3)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
每学期均派学校各层次的老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类业务学习与培训。学习培训回来写学习培训小结,并在全校或教研组内汇报学习体会与感受,让大家一起受益。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请县内外市内外的专家、名师来校讲学、辅导、交流,以此来促进教师观念的革新,教学思想的转变,业务能力的提升。
(4)印发学习材料的自主学习培训。
教科室、教务处定期印发包括“让学引思”在内的各类业务学习培训材料,要求老师认真自学,留有学习笔记,学校定期检查公布。
此外,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要求老师借阅,建立借阅档案,定期公布借阅情况,以表彰老师自主学习培训的热情。
4.改变课堂评价,转变教学行为
传统的课堂评价,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让学引思”的课堂评价要兼顾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改变评价方式
由重点评价教师的“教”,转变为重点评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重点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多少,转变为重点评价学生的素养提升了多少;由侧重评价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转变为侧重评价教师如何“让”“引”,学生如何“学”“思”。
(2)注重过程评价
以往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大都是结果的评价,“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学情的评价、学习过程优化的评价和学习品质提升的评价。“让学引思”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与“思”的评价。
(3)注重发展性评价
以往的评价主要指向课内、指向这节课;“让学引思”的课堂评价更多由课内指向课外,由已知指向未知,由基础性指向发展性。这是一种更开放的评价,更动态的评价,更前瞻的评价,更符合教育特点的课堂评价。
5.变革教研形式,追求研讨实效
(1)组织评课议课
改变老师被动听课为有组织的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凡听课必评课,评课时围绕“让学引思”的理念和要求评述,既评课堂亮点,又评课堂不足;上课人与评课人围绕课题或研讨主题展开对话与交流。评课议课要求全组老师人人参与,个个张嘴,鼓励观点碰撞,百家争鸣。
(2)改变教研路线
所有上课老师无论对“让学引思”课改的理论,还是自己学科教学的内容,都应该遵循“学习——研究——实践”的教学研究路线,没有预先的学习,对“让学引思”课改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内容就不熟悉、不了解,那就谈不上下一步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最后回归课堂中去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去总结反思,才有价值,才不落空。
(3)注重课例研究
教研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聚焦实例,聚焦课堂中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教研中要多进行典型课例分析,成功的做法提练推广。研究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分析老师的“让”“引”技术,细看学生的“学”“思”水平,关照学生的思维发展,品评学生自主发展的层次。
6.依托学科活动,助推课改深入
学科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引思”课改的开展,要借助于各种层次类别的学科教研活动来深入推进。
(1)利用集团校的组织机制
组织老师积极认真参与集团校每月一次的大集体备课活动。主备人与参与者均要提前预习教材,主备人还要提前备好教案与说课材料,这是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极好机会和极好形式。
(2)举办报告会或讲座
学校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或“让学引思”专题讲座,以期给老师以最新的理念更新,最好的教学技艺传授,最前沿的教学信息传递。
(3)组织各类竞赛活动
集团内、校内应多开展系列化的围绕“让学引思”课改精神的教学竞赛活动。例如教案设计评比,教学设计竞赛,命题竞赛,课堂教学竞赛,论文竞赛等。
(4)组织校际教学交流
集团校之间、集团校内应经常组织校际之间的各类以“让学引思”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
以上各类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有反馈,责任到人,负责到位,确保活动有头有尾,组织有序,效果显著。
让学引思,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它发生地点在课堂;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手段,是方法,是促进,它的作用主要发生在课外。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的优选,过程推进的优化,组织形式的有效,就可以很好地推动课堂发生变化,使我们的课堂的生态呈现自然、灵动、生成、发展、通透的特征,使“让学引思”的课改之花在我县的教育沃土上开得艳丽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