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我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好的作品,就是有这种吸引力。它让你不忍释卷,也让你一读再读。
《第二炉香》讲了一个问题家庭成长起来的姑娘,在遇到婚姻时,发生的种种不幸。
主人公愫细,原生家庭很不幸。母亲蜜秋儿太太早年守寡,拉扯三个女儿长大。大女儿靡丽笙结婚不久,就与丈夫离了婚,原因是她认为对方是个反常的禽兽,而其实对方却是个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在这种貌似家教严明实则教育残缺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愫细,尽管很爱自己的丈夫大学教授英国人罗杰安白登,但她对婚姻却有着原始本能的不安。结果结婚当夜,愫细认为自己的丈夫所作的举动也和听说过的别人一样,都是禽兽行为,因而连夜仓皇奔命,逃到了学生宿舍。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好端端的罗杰便被所有人认为是一个心理变态、色情狂,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最终选择了自杀。
一场被所有人看好的婚姻就是这样被毁掉的。想来,真是可怕。
这真是一个悲凉的故事。
张爱玲多次在这部小说中提及到“小蓝牙”,罗杰的生命被小蓝牙吞噬了,愫细的婚姻也被小蓝牙吞噬了。
这个“小蓝牙”就是这么厉害,杀人于无形。
愫细的家庭出身本身就是残缺的,加上姐姐靡丽笙不幸婚姻的影响,使她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了不安全感。愫细在成长的过程中,本身缺乏“爱的教育”,而一个家教甚严的家庭,对诸如“性教育”这类的事情显然也是忌讳的。这就造成了愫细心理上的残缺和婚姻知识的空白。
而这种无知和空白无疑是可怕的,它直接导致了愫细婚姻生活的不幸。
罗杰安白登最终选择了自杀。各种流言蜚语和指指点点、同事之间明里暗里的争斗,社会舆论的疯狂裹挟,成了逼他走向死亡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杰并不是变态,变态的是那个社会。
整个的世界像一个蛀空了的牙齿,麻木木的,倒也不觉得什么,只是风来的时候,隐隐的有一点酸痛。
这种人间悲剧其实每天都在上演。而当一个人出现了问题,似乎都能从他的原先家庭中找到答案。
一个人的家庭出生,是很关键的。生活在幸福有爱的家庭里的孩子,与那些残缺暴戾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约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那么所谓的“爱的教育”则是不该或缺的。
而这种教育,目前仍被很多家庭、学校、社会所讳莫如深,视若洪水猛兽。
直到有一天,很多人发现,自己其实不会爱了。
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了爱,想来是非常可怕的。
好在,多少年之前,张爱玲及早地发现了这个问题,用她的小说隐隐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们感谢她的小说,并努力补上这一课。
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爱的阳光雨露,也懂得爱。爱自己,爱别人,也爱这个世界。
喜欢张爱玲在《第二炉香》结尾处,最能体现张爱玲风格的文字:
沉香屑烧完了。火熄了,灰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