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幅图拍自我家市区的某个公园。拍摄日期大约是2016年,或者更早之前,只因早期的照片我只在百度网盘里备份过,换了电脑寻不到原图便也只可追溯到备份当日的时间了。大约是拍自秋末冬初,或是冬末春初。
虽说每张照片都能牵出一些故事,但有时却是景美天寒,心凉无处诉。拍摄这几幅照片的是个下雨天,我和我的高中兼大学同班同学撑着伞一起逛公园,这份洒脱畅快之意,思来想去,我的好友中便只有她了。有时我想着,也许是前世注定的缘分,高中我们一起读了省重点的重点班相识,之后考上同一所大学并选择了同一个专业,又很凑巧地被分在了同一个班级。毕业季,我们又一起考取了同一所院校同一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原本,我们可以成为高中兼大学兼硕士的同班同学,大约是旁人几世都修不来的缘分。只是,碍于我的父母不支持,我那时选择放弃了读硕的机会。而后,我工作一年后又再次选择出国读研,如今,她硕士毕业,我也硕士毕业了,看到这几张照片,心中对于这几年的经历仍忍不住感慨万分,颇有些沧海桑田之感。如果有如果,或许某一瞬间的某一一转念便是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条道路,也许更加荆棘丛生,也许相对平坦顺畅,而只因没有如果,一切都未发生,也不会再发生,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的机会去知晓如果的事,故而所有的推测都只能是推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句诗配上这三幅图,对于我来说真真是十分恰到好处,万分应情应景。大约再过些日子,公园里的花儿即将绽放,大约也会是同样的景致,景未变,人却无法依旧。花儿一季一季地开,总是一样的红,而于人,或是保持容颜不变,或是保持心境不变,都非易事。
况且单这一句引发无数人万千感慨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背后的故事也让人闻之叹息悲戚。细究下来,这句诗的作者有两位,来自两个出处:一是出自赫赫有名的宋之问的《有所思》,二是出自默默无闻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相传宋之问是刘希夷的舅舅,只因看中了外甥的这句诗为将其纳为己有而将刘希夷杀死。此后,这句诗便成了浩浩历史长河中这位翩翩佳才子最后的千古绝唱。相传《红楼梦》中的《葬花吟》便是由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改编而来。这故事的确是可悲可叹,让人扼腕叹息,重新再吟诵此句时便更觉心酸悲凉。
其实感慨感怀过后,我如今倒觉得,若抛开诗中意境,或许也可以以另一种角度去解读诠释此句诗。花儿都是每一季一样的红,一样的美艳欲滴,可人却不同,而此中不同却也未必是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悲凉沧桑凄楚之感,同样也可以是春风得意日新月异的欢乐温暖喜庆之态。或许,你可以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景致下吟诵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后,感慨的却是“往昔侬羡花,今朝花羡侬”,亦或者,“如今侬羡花,他朝花羡侬”云云之类的意气风发之语。
自古总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读诗总是越读越悲,可有时只断章取句,读出另一番天地,我倒认为是比一味沉溺于原诗抑或自身境遇中无法自拔要好的多。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阅读我的以下相关文章:
《Day 29——爱丁堡花廊》
《金风飘菊蕊(一)》
《金风飘菊蕊(二)》
《格桑梅朵,仙裙曼舞》
《廊下听花语——英国的那些“花屋”》
《听闻花未眠,披衣寻香语》
本文图文皆原创,严禁盗图,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点赞关注哦~~
PS: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连载《MinnasCamera》及《一图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