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活法》里有一篇文章《劳动的人喜悦是人世间最大的喜悦》,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抄写了不下十遍以上,经常拿出来欣赏,很朴实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语言。
以前会想,难道不是享受吗?吃喝玩乐,旅行、娱乐,才让我们高兴啊,葛优躺、什么也不干多好,劳动让我们痛苦。
再看看我们的父母,他们每天起得很早,开始做家务、开始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倒数第二段讲到:“在禅宗的寺庙里,僧人们要煮饭,要打扫庭院,要做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杂差,这同坐禅具有同等的意义。
日常的劳动也是修行,只要全身心投入,也能进入开悟的境界。”
现在反复读了多遍,之后产生了行动,才发现稻盛和夫这种朴实语言的巨大智慧。
过去自己把日常家务,当成苦差事,认为看书-写作,才更有价值。现在看来,这些文字都是垃圾,而且如果持续大半天,情绪会很压抑,产生不了行动力。
而见缝插针的做做家务,出去运动散步,更能产生力量。
过去自己把工作中的日常性事物,当成任务,做起来就像苦役,当然不享受了。
这让我想起了李宗盛,在他事业和生活的低谷期,是靠着做饭的厨艺、和制作手工琴,音乐,慢慢走出低谷的。
谢霆锋,黄磊,林依轮,到了一定年龄和阅历,也开始向厨艺方向发展。
接地气的生活、工作,才是幸福和充实的源泉,做好手头的事情、用心。
管它世界如何变化,去他的35岁、中年危机,媒体、自媒体每天宣传的新变化,制造话题和噱头。
尊重人的规律,不鼓吹、不跟风、不自己吓唬自己。
警惕南怀瑾说的“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谋大,德薄而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