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1959年,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自小由坚信宗教的夫妇收养。1978年,温特森与一个女孩相爱,离家出走。她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就知道我要买它。
不仅是因为刚好是橘子,也刚好它的释义是我现目前正走在分叉口需要的精神支柱。
我花了一天时间就看完了。
说实话开头真的很晦涩,主要是涉及到诗经和宗教,这已经超过了我的学识范畴。
但是越看越觉得越有意思。
这本书是温特森以自己经历为原型写的一部小说,里面有很多关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并穿插着童话故事阐述那些对于现实和宗教的批判。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橘子,他一定是指代某种意味。
比如第一次出现橘子这个词,是她耳朵已经聋了可是她母亲坚信她听不见人说话不与人交流是上帝的旨意,直到艾尔西带她去了医院。她母亲没有在医院陪她,只给她带了“唯一的水果-橘子”,她吃了,而且还废物利用橘子皮演绎各种诗经情节。
第二次出现橘子,是她的反叛思想开始萌生,在学校参加的各种活动和交的作业都具有非比寻常的独特。比如其他孩子都还在幻想美好以上帝、天堂、小白兔等美好东西来完成答卷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诠释地狱。被老师打压,被同学排挤的她被母亲领回家的时候,母亲给她递了一个橘子,她吃了。
第三次出现橘子,是她背离当下的男权主义爱上了一个女孩—梅兰妮,被母亲和教众当作魔鬼附身让她忏悔,无奈绝望爱而不得与恋人分开一年后。再见梅兰妮,梅兰妮递给她一个橘子,然而她拒绝了,并在内心已经呼唤葡萄等水果。
再后面的橘子,就以橘色的魔鬼出现,再以橘色魔鬼给了她一粒粗砺的褐色卵石而不断衍化。而褐色代表古怪,石头代表因悲伤而坚硬的心。
我其实在想,橘子贯穿全文其实代表着对世俗的反叛。从最开始的接受,到拒绝,到反抗,也是她意识的觉醒。
每出现一次橘子,就是她内心改变一次的转折点。
而她也终于走出宗教,世俗,男权的压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每一次大抵以为已经到退无可退无力挣脱的时候,她都在一步步改变橘子的影响,做了最好的选择。
里面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叛,“背叛就是背叛,不管是何种形式”,这可能是她内心绝望的呐喊吧。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想把它送个朋友。
因为简书是我朋友推荐的让我下载的,我写的第一篇小记,是关于我喜欢的明星蔡徐坤,我把他比作了橙子。
有一部剧里面有一句台词“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但橙子是。” 这是一句表白的话。
但是实际“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它是一句告别的话。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这本书我一拿到我就知道我要它了。
把它送给朋友,既是纪念他让我下载了简书,也是对于彼此美好的希冀。
墙是庇护,也是限制。墙的本质注定了墙终将倾颓。吹响自己的号角,你会看到四壁倒塌。
希望我们都能吹响自己的号角,因为我们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