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两个男人间的故事,脑海中的题材还真不多。你或许想起颇受争议的奥斯卡金奖《断背山》,或是血雨腥风的《古惑仔》,但都因价值观太趋于极端的原因总是再不愿意回味。就有这么一部片子,看完后相信若干年后你还是愿意去重品,一部讲述阳春白雪遇见下里巴人后碰撞出友谊的佳作。
《触不可及》没有过多的跌宕起伏,从始至终娓娓道来,却犹如涓涓细流深入人心。这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富翁菲利普,因为一次跳伞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在招聘私人陪护的过程中,他选择了一位没有任何经验的黑人平民德瑞斯,二人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发生了一系列奇妙、搞笑又不失温情的故事。德瑞斯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受到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歧视。菲利普是一个贵族富豪,但是却成为了残疾人,在别人眼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怜悯。但是电影里这两个人的相处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平等,尊重和爱,诗意的想法表达,平等尊重的呼吁,打破阶级的友谊,魅力就蕴藏在这些独特里。影片中的几个镜头让人记忆犹新。
泛滥的同情并非善意之举。影片中有个镜头,菲利普面试众多应聘者,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来应聘贴身帮佣时,他们大同小异的回答着“为了让残疾人过得舒服些”,这些回答,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掩饰不住的怜悯气息。但是这种同情在残疾人菲利普身上却是一种精神虐待,菲利普有着自己的骄傲,他接受的强者教育不容许他沦为一个失败者,于是他开始逃避,从一个愿意随时接受挑战的强者走向另一个软弱自卑的极端。其实很多时候,那些身体上有缺陷的人都在被身边人自以为是的善良绑架,身边的多数人很清楚弱势群体需要的并不是同情和怜悯,却一直用自己泛滥的同情心去伤害他们。所以这也是菲利普选择德瑞斯的原因。
同情,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同时一定会伴随着一种评价。当我们在表达怜悯的时候,我们同时输出了对对方的评价:你是一个弱者。于是,同情在有意无意间,变成了强者对弱者、顺境者对逆境者的怜悯。带着这样的情感意识,当我们面对弱势群体时,同情心往往发挥了负面的作用。消除偏见,人格独立,是走向平等和尊重。
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菲利普始终不敢将自己的照片寄给自己的笔友,也许是不自信,也可能是担心。他不愿面对的,也正是一直束缚他的,他害怕的,甚至始终想要逃离的,他从未想过改变,因为之前他觉得这根本无法改变,强行面对只会痛苦,因而他选择逃避。但在德希斯的帮助下,菲利普终于和自己的笔友见面,从而找寻到自己的幸福,但如果没有德希斯,也许菲利普注定孤独终老,惺惺相惜也许就是对两人最好的诠释。德希斯将一种全新的生命活力带入了菲利普的生活,他带他去飙车,做各种疯狂、大胆的事情,而菲利普的生活态度也渐渐改变了胸无大志的德瑞斯,但因改变才让他重新快乐。
接受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然后让自己成长,这才是一个成熟人的对待自己的态度。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问题依然在那里,只有面对,才能获取改变,才会有所不同。
异中求同才可相容。菲利普所在社会圈子世俗而虚荣;德希斯所在环境非奸即盗。而他们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两个人都需要被彼此改变生活。德希斯带给了菲利普非同一般的友谊,让瘫痪的菲利普与正常人一样可以重新高空跳伞,这对一个半百老人来说,意义非凡。事实上,在相处过程中两个都在互相影响着对方,结局是德希斯重新找到了一份邮差工作;菲利普又过上了正常人一样的新生活。电影用鲁多维科·艾奥迪的音乐,两个人都飞了起来。
两个人舒服的相处,真不能简单地说相似还是不同,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的是两个人内心深处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同的是现实中的两个人相互吸引,肯定有对方没有的但又是他理想中的品质、特性等,这样,两人既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又乐于向对方学习,从而完善自己。
看完后才察觉片名之意,现实所能触及的大都是自私功利的,而那种难以触及的善意、勇敢、真诚却触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