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个词象征着什么?
至高无上的权利,万千人民的统治者,荣华富贵的一生。
可若是在“皇帝”前面加上“末代”这个词,一切就都变了味儿。
末代皇帝,顾名思义就是每一个朝代最后一任皇帝,一个即将走向灭亡的朝代,它的君主又怎能安然度日了?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部电影《末代皇帝》,便为我们真实再现了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风雨飘摇的一生。
《末代皇帝》上映于1987年,自开播以来便获得狂潮般的好评,更是在60届奥斯卡上独揽九项大奖,其实力可见一斑。
该片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拍摄,主要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任皇帝从登基到最后变成平民,这之间跌宕起伏的一生历程。
它是一部传记电影,传记电影主打的就是真实。
所以该片在开拍前就严谨考究历史,在服化道上面,也力求真实还原,甚至拍摄场地,也是进入了中国真实的故宫取景。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自然是晦涩难懂的,导演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道具符号,便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蛐蛐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溥仪的那只蛐蛐,很多观影者都只把它当做一个无关紧要的宠物看待,却殊不知,这是导演特地安插在电影中的一个隐喻。
第一次出现蛐蛐,是在溥仪的登基大典上,大臣陈宝琛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溥仪。
注意这里,陈宝琛打开盖子,蛐蛐才得以爬出来,但是它却无法逃走,只能徘徊于陈宝琛的手上。
这里便是象征着溥仪将被禁锢的一生,看似是在阳光下,却一直被人紧紧握在手心。
明明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送蛐蛐,却为什么偏偏选在登基大典这一天,要知道皇帝的登基典礼这天,全场规森禁严,根本不敢有人吱声。
因为溥仪登基成为皇帝,便象征着他有无尽的自由与权力,可在这一天却出现一只被束缚的蛐蛐,这一突兀的设定,不正是导演借用蛐蛐的处境,来暗示溥仪的处境吗。
02、小白鼠
除了蛐蛐,溥仪还有一只小白鼠作为宠物。
这只小白鼠平时的处境如何?
自然是好啊,肚皮圆滚,毛发锃亮,自然是受到了溥仪顶尖的优待。
可它结局如何了?
被摔死了,还是被平日最疼爱它的溥仪亲手摔死的。
溥仪的母亲在宫外自杀,身为儿子自然想去看望,可宫外的世道早就变了,侍卫锁死了门不让溥仪出去。
一怒之下,溥仪将坏中的白鼠摔死在了朱红门上。
这里摔死的是老鼠吗?
——是也不是
也可以这么理解:溥仪在这里摔死的小白鼠,实则代指溥仪本身,奶娘走了,生母也死了,溥仪心中最后的光彻底没了。
这只小白鼠,在宫里生,宫里死,也象征着溥仪最终会被这皇宫吞没。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很巧妙的对比衬托——
电影结尾有一个明显的BUG,当花甲之年的溥仪从龙椅下拿出蛐蛐笼时,蛐蛐居然活着从里面爬了出来。
不吃不喝的蛐蛐最多只能活3天,又怎么可能不进食活个几十年?
有许多网友都对这一段提出过质疑,但若是换个角度,就会发现这也是电影的一处隐喻。
蛐蛐和小白鼠同为溥仪的宠物,结局却截然不同;小白鼠天天跟着溥仪却被摔死,蛐蛐困在笼里却活的如此之久;无非就是一个在明面,一个在暗面。
这里也是象征溥仪,在身为皇帝时,明面风光无限,实则却被操控摆布;在他身为囚犯被困在战犯所时,反而无灾无难平安度日。
03、门
电影中总共出现了三次门。
每一次都是溥仪在追赶的途中,被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困住。
一次是追回自己的奶娘,一次是想出宫看自己的母亲,一次是想追赶送走婉容的车辆;缺一次也没追上。
明明是威严权势的天子,却连一扇门都打不开,实在是可笑,可悲,可叹。
这三次关上的门,不仅是阻断了溥仪的脚步,也是将溥仪永久的囚禁,让他永远失去了自由。
回顾以上,电影中出现的种种道具符号的隐喻,无不在透露着“皇帝是时代的囚徒,是权利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