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读的晚,未曾坐下,心已经躁起来了,开篇第一句正应景,“下手功夫,觉此心无时宁静”,是啊,是啊,怎么办呢?阳明说,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本体都是良知,都处于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中,恒照就能恒静恒动,由此看来,烦躁也是正常的,都发自本心,一定有它的缘由,由它去好了,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平静,躁着躁着心就定了。如果刻意求静,反倒会更加不宁静了。
天地永恒,良知亦永恒。心的本体,无所谓有否开端,它时刻存在,永远明亮,只是人们有的没有存养它把它丢失了,有的糊涂闭塞被蒙蔽不知体察,但良知一直都在,也未尝不明,因此,时时要存养它、体察它。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关于动静的讨论真让人霍然开朗,动静是因时而异的,心的本体,原本就没有动静之分,理是静止不动的,若动,就会变成欲。只要遵循理,即使酬酢万变也未曾动。如果依从欲,即使死心无念也未必静。动静同指一个理,因理的潜伏与显现而产生动静;阴阳是一个气,因气的屈伸而产生阴阳。太极的生生之理,既妙用不息又常体不易,妙用不息就叫动,也是阳,常体不变是静,也是阴,就象春夏秋冬,阴阳动静皆伏其中,这其中的奥妙需要默然体认用心斟酌,非语言可以表达详尽。如果只局限于文字,只一味模拟仿效,“苟不善观,未免有病”。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