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物不贰……月读传习录第十六天(答陆原静书之一)

    今天开读的晚,未曾坐下,心已经躁起来了,开篇第一句正应景,“下手功夫,觉此心无时宁静”,是啊,是啊,怎么办呢?阳明说,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本体都是良知,都处于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中,恒照就能恒静恒动,由此看来,烦躁也是正常的,都发自本心,一定有它的缘由,由它去好了,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平静,躁着躁着心就定了。如果刻意求静,反倒会更加不宁静了。

      天地永恒,良知亦永恒。心的本体,无所谓有否开端,它时刻存在,永远明亮,只是人们有的没有存养它把它丢失了,有的糊涂闭塞被蒙蔽不知体察,但良知一直都在,也未尝不明,因此,时时要存养它、体察它。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关于动静的讨论真让人霍然开朗,动静是因时而异的,心的本体,原本就没有动静之分,理是静止不动的,若动,就会变成欲。只要遵循理,即使酬酢万变也未曾动。如果依从欲,即使死心无念也未必静。动静同指一个理,因理的潜伏与显现而产生动静;阴阳是一个气,因气的屈伸而产生阴阳。太极的生生之理,既妙用不息又常体不易,妙用不息就叫动,也是阳,常体不变是静,也是阴,就象春夏秋冬,阴阳动静皆伏其中,这其中的奥妙需要默然体认用心斟酌,非语言可以表达详尽。如果只局限于文字,只一味模拟仿效,“苟不善观,未免有病”。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学习心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概念呢?陆原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王阳明老师是怎样...
    无住居士阅读 9,094评论 1 13
  • 【27.1】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是有意于求宁静...
    静_8831阅读 11,092评论 0 2
  • 孙老师提到,儿童口腔的敏感期会在半岁左右来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有些敏感期被延误后,随着孩子的长大就不再出现...
    Annabelle树袋熊麻麻阅读 2,394评论 0 0
  • 今年夏天,与此有些缘分。 某日夜梦中,只记得众人同坐山丘,仰望夜空,有北斗七星巨大无比,“勺子”部分在下,“勺柄”...
    柳晚阅读 1,514评论 0 0
  • 不知道这个飞船的名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也许是个不为人知的星战梗? 每部星战电影铺垫剧情都是差不多的模式,从没爹没娘...
    跳不起来阅读 2,6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