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到了末尾之处,作者塞林格这么写道——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如果不是这段话,我可能还无法更好的理解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在16岁的霍尔顿的眼里,成人的世界里都是假模假式的,虚伪得可怕;儿童的世界是美好得如一方净土。他讨厌、甚至想杀死那些在小孩子面前画“X你”的人。初读这书,只是觉得这书满是的“他妈的”、“混账”、“窝囊废”等词,而且写的也是一个官二代因为不遵守学校规则而被开除之后瞒着父母不回家的三天里,所发生的事情。整本书给我最不能理解,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这里,为何短短的三天发生的事可以写成一本书。这样平凡的事情,似乎也曾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然而谁又能任凭自己的思想如流水般随意流动,并且这么真实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有不满与愤懑。
整本书情节不多,完全是作者生活中的日常片段,然而你会发除了对他妹妹之外,现霍尔顿几乎对所有发生在其身上的事情都不满,他觉得他们都是假模假式,都是混账东西。所以当他的妹妹在问他对哪些东西不讨厌的时候,他整个人都精神恍惚,头痛的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当书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霍尔顿是一个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少年,想与他眼中那个满是虚伪暴力和色情肉欲的世界反抗到底。可我在书的结尾却看到了霍尔顿并非是想反抗这世界,相反的,他觉得这个世界怎么样都与他无关,他只是想装作一个聋哑人不去听,也不去讲,然后跟一个也是聋哑人的女儿一起生活在深林里。正如文章中写道“他像某一类人,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一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霍尔顿不想他哥哥D.B去好莱坞写他妈的剧本赚钱,他最讨厌电影那些假模假式的人了;他最讨厌酒吧那些唱歌跳舞难听难看,台下的观众却他妈的拼命叫好的虚伪的人;他讨厌那些口语课上演讲偏离主题却讲得好的人被老师和他妈的一群好学生打断,并给了不及格;他讨厌琴为何跟斯特拉德莱塔胡搞在一起,他始终不肯相信琴(他心爱的女人)跟他室友做爱,甚至在一个学校体育老师借给德莱塔的车里做爱;他讨厌德莱塔在跟琴做爱之前甚至连琴为何下棋时喜欢把将军放在后面的事情也不问一下;他讨厌那些在孩子面前写“X你”的人·······他讨厌周遭的一切,却愿意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这那些小孩,守护者孩子们的纯真。
所有人都觉得霍尔顿像是骑在一匹马上瞎跑,总有一天会摔下来,摔得非常厉害。一个学校换过一个学校,就是不肯踏踏实实下来做人们眼中的乖乖仔。他的英文老师也说的没错,“只要他想学,肯学,有耐心学,他就可以学到一些他心爱的知识。其中一门知识就是,他就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他并不是第一个。”如果这样,那么霍尔顿完全是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以便让那些跟他一样觉得这世界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的人获得一些收益。可以这么说,霍尔顿最后在妹妹的“守望下”选择了将自己与世界妥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男子,卑贱的为自己的事业活着——写下了这部著作。
感谢塞林格,让这样的好作品呈之于世。也许你受不了内心那个真实自我的折磨,还是选择去森林居住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去他妈的什么成熟不成熟,这个世界哪里来的那么多虚伪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