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一的幼儿园门口,都会出现一拨人,又可以说是两拨人。因为都是迟到被困在门口的学生以及陪同的家长。为什么又是两拨人呢?因为,他们的行为截然不同。
其中一拨人,静静地带着孩子,观看园内的升旗仪式。尽管迟到了,但在他们脸上没有看到不安和焦虑。另一拨人,孩子低着头,眼神要不闪烁,要不木纳,父母在旁边不断地重复:“都让你早点起来,现在迟到了。”听着是责备孩子,更多的是像周围的人解释。
后者的父母,他们总是害怕自己被贴上“不称职父母”的标签。一旦孩子犯错,他们就会责备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用愤怒来掩盖内心的惶恐。他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唤醒孩子下一次的正确,然而,孩子还是会有下一次。
01、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很多父母对教育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惩罚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做的错事;温和教育,是宠坏孩子的罪魁祸首。”
那些宠坏孩子的家庭行为,并不仅仅顺从孩子的想法导致。而是父母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用物质和无底线的退让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这才是宠坏孩子的根源。
惩罚孩子和溺爱孩子,都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我们今天主要讲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的伤害。
网上曾流传过一句话:孩子宁愿被仙人掌扎,也不愿意被父母怒吼、辱骂。因为身上的伤口可以愈合,而心里的伤口看不见。
用怒吼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成本最高的一种教育。你的孩子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跟自己和解。
据研究人员表明,怒吼孩子,会造成4个不良的表现
1、愤怒
2、反叛
3、报复
4、退缩——要不自卑,要不偷偷摸摸。
现在的小孩不缺物质富养,缺的是心灵富养。况且,大吼大叫,孩子吸收的是父母的严厉态度,会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自然就需要分散内在精力,错过自省的机会。
02、大吼大叫的背后,是父母掌控心态的失控
父母难以接受孩子犯错,虽然嘴上说爱孩子,可一个贵重的物品被打碎,就可以让父母原形毕露——轻则对孩子吼骂,重则打孩子出气。
为什么父母会做出心口不一的行为呢?并不是父母他们欺骗孩子,有时候,有些行为,是父母潜意识的动作,所以,才有大骂后又后悔的举动。
一来,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自然事事都要求孩子做的完美。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是人,就会犯错。
二来,是因为对原本可以掌握的事情失去控制。
比如,带孩子去商场,原本只想买了水果就回家。可是经过玩具区时,小孩看到新出的小猪佩奇周边,挪不动脚,抱着玩具就要买回家。处于总总原因,妈妈不想买。这时,孩子大哭大闹,甚至蹲在地上不走了。
一开始,妈妈还有耐心,哄着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下次再买吧。”
但是孩子就是不听,一个态度“我就要买。”
两人僵持着,妈妈想,让大家冷静冷静下也好。可是,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孩子哭声丝毫未减,做完饭的时间估计要不够了,还有周边不时飘来的好奇眼神。妈妈内心终于崩溃,走过去,一手将孩子提起来,怒吼道:“哭够了没有,说了不买就是不买。现在马上给我回家。”
事情的发展超出预期,父母再也管不了那么多,只想尽快从这次失控中重新夺回主导权。尽管事后,妈妈内疚,还是买了那套玩具给孩子。
但,伤害已经造成,就像板上的钉孔,钉子拔了,孔还在。
03、放下焦虑,用成长思维看待孩子的成长
如果我们发火了,有情绪了,孩子就会想怎么反抗我们,跟我们争辩,就转移了目标。把焦点变成跟孩子的冲突上,就错过了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而且,孩子的童年,哪个不是在探索中成长起来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终生成长》一书中提出“成长型”思维,拥有这种积极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专注和努力获得发展。
站在小孩的角度,你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孩子总是犯错,是孩子的原因,还是家长的原因呢?也许,孩子只是在做“符合他年龄段的事情”,而大人却要求他们用大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能不“犯错”吗?
放下我们的焦虑,相信孩子!谁敢保证,大人的认知就一定是对的?未来是怎么样,没人知道,孩子的未来,有我们无法预估的风险,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在错误中吸取经验的能力,以及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这才足以让他抵挡未来的未知世界。
不指责、不批评、不讲大道理的,将处理事件的责任还给孩子,信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孩子也必定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