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来这里写东西啦,确实也没什么可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总觉得写出来的东西太烂,即使现在这里关注的人还不多,但是也不愿意发在这里。
最近一段时间,基本都在看社会学相关的书籍,今天推荐几本“细思极恐”的书吧,里面不涉及我的个人观点,只是想带来几种思考角度!
大家还记得去年火极一时的我国第一部限级电影《大护法》吗?对于这部电影,最多的评论就是:细思极恐。
影片中的花生人生活在别人统治的世界,接受着理所当然的价值观,他们把吉安信仰为神,而吉安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信仰他的花生人人当作工具。故事中,花生人出现成熟的标志的时候,被认为那是不好的标志,是邪恶的,然后就会被同类理所当然的杀掉,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他们像尸体一样的活着!他们指着自己人……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花生人被别人操纵,过得很可怜,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一生的轨迹明确而单调,有的人联想到了这个现实的社会,某种利益驱动下的我们,所以觉得“细思极恐”。
今天,来介绍几本看起来比较伤脑筋的书,这些都是大众传播学里比较有谈论价值的书,书中的观点对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能不能为我们打开一点点新的思路,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自己有没有一点新的思考。
NO.1《美丽新世界》
作者:[英]阿道司.赫胥黎
豆瓣评分:8.6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慨:觉得现在的我们活得特别的累,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各种费心思的盘算什么奶粉安全,开始长大一点点,进行学前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各种特长班,上学便是开始十年的寒窗苦读,做不完的功课,上不完的补习班,大学毕业,一下子被推入社会,开始自谋生路。
许多人都说随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匮乏,现在资源分布格局基本已经定型了,寒门再难出贵子,已经形成的阶级布局我们越来也难打破。
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可能我们会认为现在的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带给我们接触信息的门槛更加低廉了,所以,无论任何阶级的人们,都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翻身,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新闻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做“知识沟”,这个理论是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个阶层的知识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是在增大。因为经济基础上层的人们总是会比穷人们更优先更有经济能力的接触到新的技术,新的知识。
而穷人们固有依赖的获取信息手段,比如:看电视,邻里聊天……这些偏向于简单的行为也会让他们不太容易接触到上层的精英知识。另外,穷人们原有的知识储备也会限制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所以这一切都会加剧原来的差距。
而在《美丽新世界》里,人类所有现存的烦恼都不会存在,什么对于女性而言的生育带来的痛苦,现在各种道德限制,各种为工作为钱财奔波的烦恼,这些都不会有。
因为那是个共产社会,个体都是由批量生产,程序化的培养,每个个体从试管培养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此后的阶级,培养过程中,我们会给他提供相对于他最试用的睡眠教育,肌肉记忆……比如:不能从大自然工作的人们,就让他从小通过接触植物而遭受点击惩罚,自然而然的,他长大后,就不会对外面的世界心向往之。
每个个体都会为自己的存在骄傲自豪,不会因为出生不是更好的精英阶级或者更自由的“野人”而感到悲伤,幸福的理所当然。
不知道什么是痛苦,便不会痛苦,人类进化到这个地步,只剩下快乐和享受,物质极度丰富,不会有浪费可耻这一说,还有极度的性解放。
大家觉得这样的美丽新世界,好吗?
NO.2《1984》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豆瓣评分:9.3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会毁于自己热爱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介绍一本书认为我们会毁于自己憎恨的东西。
书中的世界里,无处不在的“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口号读起来朗朗上口,人们生活在思想极度统一的国度,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了监控。
如果有人的行为怪异,会立即得到处置,所以,这个世界极度安全。
当然了,那如果在这样的国度里的话,像我这种总是七想八想的人,估计会活的很恐惧,因为思想警察无处不在。
NO.3《娱乐至死》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就是浓浓的讽刺意味呢?
没错,书中充满了对印刷时代的追忆和赞美,认为那个时代,我们在看纸质媒体的同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但是,进入了图片,视频的时代,我们更多时候,只是大脑跟着媒体所播放的信息走,比如看电视剧等等,相反,纸质媒体,我们却可以有时间有余地的去投入思考。
现在媒介的逐渐发展强大,以前的报纸时代,我们会说这些刊物通过重复的传播某一个观点,而让我们决定我们去想什么,但是不能决定我们怎么想。而现在不封不如的互联网信息,精准投递,强大的算法功能,是不是正在逐步影响我们怎么想呢?
打开淘宝,我们的主页上就已经布满了商品,这些推荐的商品里可能很多都是我们正好需要的;打开某个新闻APP,里面的推荐消息可能也恰好符合我们本身的关注。
有人说现在的各个行业就是在像人性屈服,我们的人性本懒,怎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偷懒,减少能量,就有市场潜力。
是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进入美丽新世界,是很有可能的哦!
NO.4《童年的消逝》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豆瓣评分:8.1
这本书和上面的《娱乐至死》是同一个作者,作者在写了《娱乐至死》之后,又是一本针对大众媒介引起的变化写的一本书,探讨了媒介的传播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与改变。
小孩与大人的分界点在哪呢?我们现在的社会,用年龄把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那童年和成年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经常会这样感慨:现在的孩子真聪明,现在的孩子成熟的真早!
是的,现在的孩子比以往的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的多,这也使得他们比上几代的人在同龄时懂得更加多的东西。孩童的天然本性与他们要接收的教育一点也不符合,因此,就得到了限制。
但同时,这一代的童年似乎变得更加的忙碌,更加的趋近于成人化,就连孩童的服装也是越来越掺杂着成人元素。
NO.5《乌合之众》
作者:[法] 居斯塔夫.勒庞
豆瓣评分:8.3
该作者的书对群体是持消极的态度的,在他的《群体大革命》一书中,写到:群体极易被影响,他们没有主见,容易受到领袖的影响。
在当前的时代下,每次有新闻热点出现的,各路的意见领袖,营销大号们开始针对自己的立场进行宣传,一时间舆论的立场极其的一致。
有的时候,甚至,法律可能还没有做出判决,而舆论的审判早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有的时候,网友们的人肉搜索或是口诛笔伐,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困扰。
比如,之前的南京一男子因为狗先咬伤了自己的孩子,接着一怒之下,摔死了那只狗,事后道歉之后仍然得不到网友的放过,然后网上的谩骂与声讨,接着甚至有网友聚在人家店门口,其妻子甚至差点割腕自杀。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自我呢?
为什么肤浅,错误的消息传播的更快?为什么我们愿意坐在那毫无知觉的从手机的一个页面刷到另一个页面,看着最后也不知道得到了什么视频,或是各种段子,但是,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看一本书,或是出去走走。
当然了,在肤浅与高雅亦或是每个人的选择,究竟屈从于我们的人性——懒散,这样不用想太多而随意的过一生比较舒服呢?还是自己折腾自己,非要没事找事的伤神思考或是耗体能的折腾更有意义呢?应该无从定义吧!
谁说非得拥有马甲线,人鱼线,或许油腻的中年也是一种自我呢?
就好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正如韩寒说的那样: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他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最后,来推荐一步值得一看的电影《WALL.E》,嗯,也就是《机器人总动员》。在这里不做任何剧透和评论,去看,不会失望的啦!